本文转自:榆林日报
通讯员宋增战郭艳萍
丁韩民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多年来,他在家乡吴堡县坚持学科技、用科技,搞科学养殖,不仅自己的企业办得有声有色,还带动周边的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让科技的种子开了花、结了果。
群众脱贫路上的“土专家”
今年49岁的丁韩民,年在岔上镇川口村创建了利农裕民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创办至今,就业人员达到41名,消化当地玉米、饲草等养殖饲料吨左右,为农民增收万元,并无偿为农民提供农家肥。目前,该公司年养殖生猪规模达到2.2万头,年创产值万元以上,每年稳定收入达万元以上,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农”字号龙头企业。
针对吴堡县发展生猪养殖行业的不成熟性,对于传统家庭养殖的过度依赖性,以及扶持贫困户走产业脱贫道路等多方面的原因,年,丁韩民建议开展“利农裕民公司+农户(贫困户)”全程托养模式,合作农户只需要向公司缴纳养殖股金元,由他的公司负责提供饲养场地、饲养人员、防疫、销售等,将养殖股金的50%作为保证金存入专户,联合岔上镇政府共同管理,每年将给贫困户元的养殖分红,4年累计为贫困户分红64.6万元。
年,丁韩民与吴堡县委、县政府对接,由吴堡县政府牵头,全县25个行政村以联村共建的形式注资万元,原利农裕民养殖有限公司以实物出资方式认缴万元,注册成立吴堡县利农裕民能繁母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入股村集体每年按照出资额的8%进行保底分红,利润超出8%按照股份进行利益二次分配(每个村集体每年保底收入3.2万元),年至年已经为25个签订共建协议的行政村兑现分红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
丁韩民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义务在全县推广发展科学养殖(生猪、羊子),开展技术培训班(每年三次,从年至今从未间断),系统地给生猪养殖户传授相关经验、科学养殖的益处,并向养殖户提供到场实习的机会。多年来,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万多份,免费提供药品近4.5万元。
年至今,扶助98名贫困大学生、孤寡老人、残疾人,累计捐赠67.5万元;无偿为贫困户引进陕北绒山羊余只;在抗洪救灾、抗击疫情中主动缴纳特殊党费2万元,并积极向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捐赠生猪肉价值10万元。近几年,丁韩民先后被评为榆林市特色产业带头人、榆林市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今年5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