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这项最新养殖技术,已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6/12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009223282739515&wfr=spider&for=pc

第篇推文字阅读时间:5分钟

今天的文章又是大家最不喜欢的技术讲解篇。

但是!!

今天的技术,绝对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在咱们的印象中,喂禽畜,肯定都是高蛋白饲料好。

比如:高蛋白的昆虫,喂出来的鸡肉质都要好一些,价格也要贵一些。

那这项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之一的“禽畜低蛋白低磷饲料应用技术”,为什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呢?

原来,是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搞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了,导致了饲料资源紧缺(豆粕涨价)、环境污染(氮、磷超标)等问题。

所以这项技术,依旧是为环保而生的。

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降低动物日粮中的蛋白水平,可以减少氮的排放;通过添加植酸酶降低动物日粮中磷酸氢钙的质量百分含量,可减少磷污染。

这是目前资源节约型养殖,在保证养殖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减轻环境问题的一个实用的方法。

那这样喂养出来的动物,肉质会不会变差,吃起来又是否健康呢?

我们从养殖技术出发,来简单分析一下。

01

为什么可以节能减排?

大部分禽畜,是没办法充分利用日粮中的氮和植酸磷的。

60-70%的氮(高蛋白)和60-80%的磷(植酸磷)都是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这样必然会对养殖场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有研究称:

采用合成氨基酸让动物更易吸收,添加植酸酶帮助分解植酸磷,日粮中的粗蛋白每下降1%,氮的排放就减少8%,磷水平降低0.1%,磷的排放量相应减少8.3%。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动物吃太好了,又吸收不了,只有通过屎尿排泄。

富含氮磷的屎尿是什么味儿,想想自己天天大鱼大肉后排便的情况,就心中有数了。

现在添加些东西,让动物不用吃那么好饲料,也能获得相同水平的营养物质,尽量避免营养都随屎尿排出。(简单理解成人要多吃粗粮也可)

如此不但减少了饲料用量,缩减了成本,也减少了氮磷的排放。

02

添加什么可以减少饲料用量?

学过动物科学的朋友应该知道,猪日粮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鸡常用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

以上都是必考题。

添加人工合成的蛋氨酸、赖氨酸,就能保证动物正常的能量代谢,并减少动物日粮中的蛋白水平。

而对于植酸磷,单胃动物是很难将其分解的,所以添加植酸酶,帮助分解植酸磷,就能减少磷元素的浪费了。

这里引入一个总磷、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概念,就是通过人工水解蛋白、添加植酸酶,让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外就预先消化了,变得更易吸收。

03

这样喂禽畜,会有什么影响?

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人工合成氨基酸,多是通过水解蛋白质,而非基因工程,避免了大家担心的转基因的问题。

但能将磷酸储存库——植酸水解为肌醇和磷酸盐的植酸酶,由于原始天然材料中含量太低,多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所以其影响也是研究热点。

首先植酸酶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30周龄的海兰白蛋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植酸酶和磷酸氢钙,产蛋率、蛋重、蛋壳强度及饲料转化率均有提升。

肉鸭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中添加植酸酶U·kg-1,可改善肉鸭生长性能,提高胫骨中灰分、钙磷的沉淀,提高钙、总磷和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粪便排出,同时使血钙、血磷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

那么植酸酶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是否又影响呢?

重庆种猪性能检测中心、福建省农科院、湖北农科院做了类似研究后发现:

利用饲粮氨基酸平衡技术,并添加植酸酶,生猪饲料粗蛋白下降1.5%,可减少磷酸氢钙用量0.%,提高生长猪日增重4.48%,育肥猪日增重4.55%,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利用植酸酶、蛋白酶在肉鸡低蛋白日粮中较好的协同作用,也可能明显降低肉鸡的氮磷排放......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在禽畜消费量庞大的我国,这项技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之一。

推广肯定是势在必行的。

即便这项技术真有什么副作用,那也不过是大自然对咱们之前破坏环境的惩罚罢了。

二小悟农

悟道新农业路上新农人的新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