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带货直播抢答有礼浙大动科院省科技特派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7/18
孩子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6302936.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郭闻通讯员柯溢能

12月19日晚7:00,一堂特殊的、饶有趣味的课,在线开播了。

特殊,是说这是一堂“带货直播”课。没错,老师是带着土特产来上的直播思 课;

趣味,是指学生在课后抢答老师问题成功、正确,能得到老师带来的一份乡村土特产。

这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王友明副教授上的一堂在线思 课《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与同学交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话题。

王友明老师在线授课

王友明副教授是浙江省特技特派员。年,37岁的他受浙江省科技厅、浙江大学的指派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文成县,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他在杭州和文成之间来回走了多次,总行程超过32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8圈。他跋山涉水,用专业助力乡村振兴;他躬耕山野,用脚步丈量文成的每一寸土地。近一个月来,他三度亮相央视荧幕,分享他与文成的故事,受到数万网友点赞。

11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栏目播出了《科技特派员王友明的甜蜜之路》节目,讲述了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师王友明在温州文成发展蜜蜂产业、服务地方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助农先进事迹。

节目记录了今年7-11月间,王友明坚守为农初心,一心为农、牺牲小我、服务大我,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与蜂农等一起辟蜂场、除巢虫、杀胡蜂的故事,特别是今年春季寒潮、夏季雨水、蜜源较少,他帮助蜂农解决蜂群秋繁生产困难,力促冬蜜丰收并布局明年春繁和夏蜜高产。

左二为王友明老师

课堂上他对同学们说:“一定要经常来农村,经常来了,老百姓需要什么,你才知道;地方产业需要什么,你才知道。我们必须在技术上过硬,跟老百姓学,也请专家过来教、自己不断积累,这样,我们走到老百姓家里,才能够针对性解决一部分问题。”他讲了怎么帮助文成县当地村民养殖兔子、养蜂等等故事,到如今,当地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

王友明老师与科技特派小组成员一起,6年造就了文成土蜂业,获得县 府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获中央、省多万元经费,新增投资0万元,到如今养蜂已成为地方特色全新产业。年养蜂户增6倍、达多户,蜂群增12倍、达4万箱,年产值超余万元,利润超4千万元。

文成中蜂产业的兴起、发展、壮大,与科技特派员王友明等人密切相关。6年前,面对新时期发展绿色畜牧产业的需要和现有畜牧结构的矛盾,王友明提出以养蜂替代传统养殖业,助力农村发展、不让农民失业。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当时文成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和县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文成县中蜂产业协会,在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及省科技特派员等共同协作下,以王友明为代表的一批科技特派员广泛开展调研,撰写发布国家团体蜂业标准、创新技术、构建全县统一品牌、建设标准化蜂场和提出SC认证提案;牵头举办研讨会、培训会,推动协会成立和技术推广;争取到“文成县两山资金”万元支持,中央、省财 余万元支持;开展了 扶贫和“工程”,通过发展蜂业扩大饲养队伍、助力农民增收。6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文成县养蜂户数量增加6倍,现已达余户,蜂群增加12倍、达4万箱,年产量达90万斤,年产值增加10倍、超余万元,净利增加10倍、超千万元。中蜂成为了地方农业支柱产业,走到了国内乡村振兴的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百姓的肯定和赞誉。

科技特派员让当地尝到了甜头,体现了共同福裕。

左一为王友明老师

在课程 ,王老师向同学们发出了“三农需要你们”的呼唤,鼓励同学们学业有成后,反哺农村反哺农业,实地去农民家里走一走,看看他们的需要,这样研究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价值。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