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好技术稻田里养甲鱼,亩效益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6/24

稻田里养甲鱼,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

年,湖州的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首次尝试稻鳖共生,经过几年摸索,解决了稻鳖共生新型种养模式的技术难题,做到种稻不施肥、不治虫、改良鳖池底质,减少鳖病发生,全年产粮千克以上,亩产值元以上,亩利润元。

作物

产量

(千克/亩)

产值

(元/亩)

净利润

(元/亩)

水稻

合计

26

现在,这种稻鳖共生模式已在湖州、嘉兴、杭州、衢州等地逐步推广。具体要怎么操作呢?请看↓↓↓

茬口安排

作物

播植期

收获期

水稻

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机插

10月下旬

7月上旬

11月至年底

关键技术

水稻生产技术要点

养鱼灭草,干塘消毒晒塘

上年11月初,水稻收获后,稻草全部还田,放水40-50厘米,每亩放养规格1-1.25千克/尾的草鱼20尾,不需喂任何鱼饲料。还可以放养少量的小龙虾1.5千克/亩。翌年5月上旬放干田水,并用千克/亩生石灰全塘消毒处理并晒塘7天,消灭有毒病原体及真菌类病源。后用拖拉机旋耕二次耥平即可插种。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晚粳稻品种

“嘉58”、“甬优”、“嘉优5号”、“秀水”、“浙粳99”、“嘉禾”等皆可种植。

石灰水浸种,消灭种传病害

种子用3%石灰水浸种,消灭种传病害。浸种时保持种子离水面15厘米以上且不要搅动水面,浸足48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宽行窄株,少本稀植

杂交晚粳稻品种插种密度控制在30厘米×(22-24)厘米,插足0.9万-1.0万丛/亩,每丛2本;常规晚粳稻品种插种密度控制在30厘米×(20-22)厘米,插足1.1万-1.2万丛/亩,每丛3本。

增施有机肥

利用鳖池多年沉积的有机营养物质和当季成鳖排泄物及残余饲料,基本能满足水稻一生的营养需求。若明显落黄需要肥料的,可增施-0千克/亩的商品有机肥作底肥,绝对不能施用任何化学肥料。

生态调控“二迁”害虫

稻鳖共生期间,保持田间10-15厘米的水位。第四、五代褐稻虱高峰前7天,适当灌深水至25-30厘米,保持水位7-10天,达到有效驱虫杀卵及消除稻飞虱在水稻叶鞘上产卵的场所。

科学水浆管理

水稻播种后至6月底,按照水稻生产常规管理,可以适当露田进行水稻分蘖,但也要尽可能的及时上水,以水抑草,控制田间杂草生长。7月初,尽可能保持田间水位10厘米以上,10月10日之后,排水搁田,让鳖逐步进入沟坑。后期干湿交替,确保水稻活熟到老。

改善天敌生存环境

本种养模式主要采用甲鱼驱虫、天敌抑虫、调水抑虫、灯光诱虫等生态控制和物理措施抑制害虫。有条件的可在田埂边种植香根草及芝麻、向日葵、大豆等蜜源植物,改善天敌生存环境。切忌在塘坝上乱用农药破坏生态环境。

鳖养殖管理

鳖塘改造

1.堤埂改造:鳖放养前应新建或补修、加固、夯实田埂。

2.防逃墙的建造:可选用砖墙、铝塑板、石棉瓦等材质。水泥砖,底部要求15厘米宽×50厘米高。

3.沟坑:沟坑呈长方形,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中间,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之内,深度35-60厘米。四周硬化,沟坑高出稻田平面5-10厘米,埂上设斜坡网片或栏片。

鳖塘消毒

老鳖池或者是开展“稻鳖共生”模式一年以上的田塘,放养前鳖塘都要进行清塘消毒。方法是晚稻收割鳖捕尽后,在年底利用稻鳖生产空闲时间进行整个田塘消毒处理,施用生石灰千克/亩,杀灭田塘内有害病源菌和残余的鳖。

鳖的挑选与放养

1.苗种:“太湖鳖”或“中华鳖”。苗种可从良种场购入。

2.放养:幼鳖的放养时间为7月上旬,在插秧30天左右进行。放养密度为一般每亩为-只幼鳖(一冬龄)。放养鳖时,要先将鳖限制在沟坑内,待水稻返青后再取消限制。

稻鳖共生管理

1.水稻合理种植:保障鳖的活动空间以及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

2.水位管理:插秧后前期以浅水勤灌为主,田间水层不超过3-4厘米,穗分化后,逐步提高水位并保持10-15厘米。

3.投饲:以配合饲料为主,每天在沟坑里投喂两次,上午9-11时,下午5-6时,投料量一般为鳖体重的0.5%为宜。具体饲料投入量多少要根据当时天气、温度等状况而定,如遇天气状况不好而使幼鳖的食量减少,饲料投入量相应要减少。

4.施肥除草:中华鳖养殖池塘种植水稻的一般无需施肥。种植几年后应该按需要施用有机肥和一定量的化肥。对于共生模式中少量杂草可以人工拔除。

5.病害防治:中华鳖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发现死鳖要及时清理。平时沟坑每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定期泼酒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2毫克/升的漂白粉,注意生石灰和漂白粉的交替使用。5、6月和8、9月雨水多,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保证水质的透明度在0.25-0.35米,溶氧浓度在4毫克/升以上,COD在10-20毫克/升,氨氮不超过5毫克/升。

收获

1.收获前1个月排水搁田,搁田时,灌“跑马水”为主,使鳖进入沟坑,防治鳖逃逸。收割前10天断水。

2.水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秸秆还田。

3.中华鳖的起捕可采用钩捕、地笼或清底翻挖等方式。

这样的好技术,你也可以试试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