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会辞去年薪万的稳定工作,选择回乡创业?为何前后横跨四个专业都与农业无关的她选择了养殖蚯蚓?又为何她的个人创业故事被人民日报和央视报道……
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大校友,著名女企业家法月萍,一起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01
辞去高薪工作,萌发创业初心
今年已经51岁的法月萍是山东淄博人,性格里有着山东人“不服输,爱折腾”的倔强劲儿。学业事业都顺风顺水的她,不满足于本科毕业后安逸的工作与生活,进入南京大学攻读MBA硕士。毕业后她又一反常规,放弃去北上广大公司做职业经理人的机会,选择留在南京从事工程管理相关课程的讲授。那时候的课时费就已经高达元/天。4年,她又回到南京大学,直到年完成了管理学博士课程。博士毕业后,法月萍一直在南京做培训讲师和企业咨询顾问,讲课费最贵达6万元一天,一年有近万元的收入。
“那一年,我已经40岁,人到中年,对家乡的思念来的突然而迫切。”法月萍说,当年她就辞去在南京的工作,回到山东,在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她接了一个咨询项目,帮助客户规划济南的一个山区,发展生态旅游。讨论如何处理废弃物时,有人提到了蚯蚓,这让法月萍产生了好奇。她在网上买来了蚯蚓有关的书,读了六百多篇学术文献,了解到蚯蚓浑身上下都是宝。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法月萍说道:“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学管理学的,我就想可以搞一个公司,把它搞起来,同时对自己的理论也是一个检验。”她想到了将在南京大学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以致用,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蚯蚓死掉后,身体溶解的蛋白有机质还可以回到土壤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所以说整个大自然的循环就是一个微生物的发酵床。”基于这种理念,法月萍与田地里蠕动的蚯蚓结下了缘分,此后她踏上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之路,用蚯蚓粪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改善种植土壤,节约农户成本,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也能让大家的餐桌更“绿色”。
02
创业路途艰难,苦累不改初心
法月萍的老家在山东淄博,自小在城市长大,从本科到博士后跨了四个专业,但都与农业没有关系,“我当时相当于一个农业‘小白’,到完全陌生的乡村创业,起初大家并不认可我。”
从一位农业“小白”,到现在被村民接纳认可,这一路都是靠着自己摸索。当时她不清楚一个农民一天可以拔多少草,去地里拔了7个小时,创业初期这些知识都是靠自己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
年,一场冰雹曾让她两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损失接近40万。因为不敢面对光秃秃的土地,她曾连续三个月都没有去现场。同年父亲的突然离世差一点再一次击溃她,“父亲到去世还在为我担心。”
经济上的损失是其次的,更令人难受的是心理层面的打击。“就像小燕衔泥一样,一点一点建设出来的东西,一夕之间就全部毁掉了。”法月萍一度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她收到消息,获知自己成功入围了淄博英才计划,并且是当年唯一入选的农业企业,这份荣誉给了她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创业经历过失败,但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说我在注册公司之初,就已经做好了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法月萍说,确立目标后,坚持也是她认为最为关键的部分,“认准了一个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轻言放弃,有时真的觉得‘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5月25日,在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法月萍回想当时的决定,依然用坚定的语气说:“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不是头脑一热,而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
03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七年前一个在旁人看来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在风风雨雨的洗礼之后,终于获得了成果。年,法月萍团队的营收已经超过一千万。
创业之路不仅困难重重,而且非常孤独。法月萍自己曾经说过,蚯蚓养殖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遇到困难无处求助,只能自己摸索。在这条孤独的路途上,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各地农户的认可给了她前进的动力。
法月萍有两个漂亮优秀的女儿,谈起两个女儿,法月萍语气里透露着满满的温情和骄傲,但她同时觉得有些愧疚。因为平常工作忙,法月萍常常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家人们相处,“时常觉得愧对自己的孩子,我常常对女儿说,妈妈是一个拙劣的平衡木运动员,经常平衡不好,从上面掉下来,只能再爬上去继续努力平衡。”
法月萍说自己选择在44岁创业,也是因为那一年女儿正要去读大学,“我觉得可以为自己活了,就想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也是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了吧,做好自己,也可以为女儿做榜样。”她也时常感到非常幸运,先生和女儿都特别支持她。
对法月萍来说,坚持的另一个动力来源于各地农户的认可。在法月萍看来,他们不仅是自己团队研究成果的使用者,也是检验者,更是她创业路上的精神支柱。
在创业之初,法月萍创建了一个教学群,以便于推广科学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她会在群里免费为各地农户解疑答惑,有时还会直接发起直播,面对面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如今群里的人早已满员,“现在蚯蚓研究基地每天都会有农户过来咨询。”
法月萍说,刚开始为了获得农户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利用蚯蚓粪种植农作物,费了不少心血,“因为那时候没有人相信‘不施肥就能种出好的农作物’,我就挨个跑研究基地周围的田地,给农户看我们培养的土壤,看实验农作物的根系。”
法月萍团队研发的蚯蚓粪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慢慢在全国范围受到欢迎,她的个人创业故事也被人民日报、CCTV7等央级媒体跟进报道。
“把大棚种成了森林,把西红柿种成了树。”有农户在使用了他们的蚯蚓粪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短短的一句话,一直留在了法月萍的心里,“我觉得这句话是最好的评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农民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帮助农户致富。”
历尽风雨,彩虹尽现。法月萍女士真正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京大学校训贯彻在了人生的方方面面,用一颗热爱尝试、无惧困难的心将个人的价值融入了社会之中。这样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骄傲,更应该为每一个南大人所学习!
整理
滕亦君
美编
陈澜萱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自“紫牛头条”、“淄博女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