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水产品又双叒出问题了,禁用渔药怎么就禁不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1/10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5391527.html

最近,你是否因为#哥老官兽药#的

微博热搜而对牛蛙说“不”?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公布的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显示,

杭州哥老官荣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销售的一批次牛蛙检出

禁用兽药呋喃西林代谢物。

呋喃西林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

可以治疗牲畜疾病,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告第号,

呋喃西林在动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药品

及其他化合物“黑名单”上“榜上有名”。

公开资料显示,

呋喃西林可以从动物传导到人体,

并产生危害。

去年8月,哥老官牛蛙就被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测出

恩诺沙星含量超标,

16个月后“再犯”,

让大家对水产品安全有了担忧。

近年来不时爆出的此类情况

也让我们心里打起问号:

为何有人一直在使用这些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

01

水产交易很“特殊”

问号的根源,

或许能从电视剧里的一幕得到启发

02:09

对于包括鱼、虾在内的水产品而言,

老百姓普遍觉得,活的才有价值,

而市场上水产品价格

也直接和鲜活与否挂钩。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胡鲲说:

和畜牧动物不同,水产品交易的特殊性,催生了水产用兽药,也就是渔药在养殖、运输、储存环节的运用。

不可否认,兽药的出现,对推动各类养殖家畜增收功不可没。除了对抗动物出现的各类疾病,帮助其恢复健康继续成长外,兽药也有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等用途。

在近年来针对“某样食物致癌”的科普辟谣中,绕不开的关键词是“剂量”。兽药亦是如此,使用合法剂量、严格遵循规则出产的各类家畜、水产品是安全、可放心食用的。我国也通过颁布《兽药管理条例》,用来约束、规范各类兽药的生产、流通及使用等方面。不过,有些兽药虽然对治疗牲畜疾病有效,但残留药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各种问题。

胡鲲向咖啡师展示了一份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今年9月发布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记者看到,截至年6月30日,在动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包括21类,其中就有此次事件“主角”呋喃西林所属的硝基呋喃类,多年前多宝鱼中被发现使用的孔雀石绿等。

这类禁用渔药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食用含有禁用渔药的水产品后,会产生变态反应,包括过敏、炎症等症状。此外还会产生毒性作用,并对胃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等。

而对于已批准的渔药,

依旧要遵守剂量、

休药期等相关规定。

02

违规使用多原因

既然禁用、准用都有明文规定,

那为何水产品仍不时“踩雷”?

在业内人士看来,答案并不单一。

多位专家指出,交易的特殊性导致水产用药政策上“留了个口子”:环境改良剂。都说“鱼水相依”,可以看出水产品的鲜活离不开水,也就是环境的因素。环境改良剂多为工业消毒剂,养殖户可以从法律层面打擦边球,躲避执法。

“这些环境改良剂不属于禁用渔药,但同样会在水产品中有残留。此类‘药品’如何进入水产品体内,又是如何代谢、会残留多久,都需要科研人员继续跟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