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韩小伟
年8月27-28日,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省总工会和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将联合主办,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潍坊举行,莱西市选手鹿明广获一等奖。
来自全省各地市15个代表队的45名选手参赛,竞赛分为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技能操作考核(包括牛冷冻精液质量检查、直肠检查、妊娠鉴定和人工输精)两部分,设5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和6个“优秀组织奖”。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青岛市莱西市选手鹿明广获一等奖,即墨区选手刘锡武获二等奖,平度市选手郑文波获三等奖,青岛市获“优秀组织奖”。半岛记者采访获悉,鹿明广今年39岁,从年开始从事家畜繁殖员工作,至今将近20年。“这个活儿又脏又累不说,技术性还很强。”鹿明广说,家畜繁殖员需要把手伸进牛的直肠中,检查卵巢发育情况,然后对牛进行人工授精。这个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对牛的身体状况造成影响。
在忙碌的时候,鹿明广一年天会有天为牛做人工授精,“这个活儿非常重要,如果奶牛不能及时怀孕,下一个产奶期可能就没有奶。”为了提高技术,鹿明广不断打磨技术,通过实践、读书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职业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人才兴牧”的生力军。
家畜繁殖员工种是版《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工种之一,还是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新修订13个工种中唯一的“准入型”工种。此次竞赛的主要考核因素是牛人工授精技术(AI),这种技术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初叶,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如今早已成为本市养牛生产中常规繁殖技术。
AI是指利用器械人工采集公牛的精液,经处理后,再借助于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牛的生殖道适当部位,以达到受孕的目的,以此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科学配种技术。AI包括种公牛精液的采集、处理及冻精的制作、保存、运输、解冻及输精等技术过程。
据悉,由于繁殖工(牛配种人员)的配种技术参差不齐,配种受胎率差异较大,繁殖疾病发生率和牛淘汰率偏高、部分牛可利用年限大幅缩减,制约了本市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市畜牧工作站负责人介绍,家畜(牛)繁殖技术的有效普及和利用,可促进全市奶业更好的发展。本市每年都会安排专项培训资金,对全市养殖场户的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各类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下一步,本市将加大科技投入,聘请知名畜牧兽医行业专家及长期从事畜牧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与科研单位、专业院校密切联系,广泛引进畜牧兽医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组装配套已有的各种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