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理州洱源县6万多亩水稻陆续收割,稻田鱼也纷纷上市,田野间一派稻香鱼肥的丰收景象。
稻鱼共生共养
“八月十五来到了,收割前要挖排水沟,稻谷饱满弯下腰,稻田里有许多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金灿灿的稻谷铺展在梯田里,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丰收画卷,村民排水捉鱼,开镰收割,在劳作中,他们还唱起了白族调,表达丰收的喜悦。
地处洱海源头的起凤村,多年来有稻鱼共生共养的传统,近年来,当地还积极推广优质水稻绿色种植。乡村的变化,也吸引了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新农人”张达才回村发展,在年成立了由他任理事长的洱源县凰翼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优质水稻和稻鱼综合种养殖。
抱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年合作社种植生产的生态香软米还获得“有机认证产品转换证”。张达才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销售的软香米、稻田鱼都得到市场认可,总体经济效益要比原来的常规种植每亩增收了元左右。合作社也由开始创建的27家农户,发展到现在的40多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多亩发展到现在超过了亩,下面的种植户、合作社的社员积极性都比较高。”
在凤羽河畔的半边天专业合作社,中秋节期间,多亩稻田里的鱼儿也迎来了最佳上市时节。合作社从年开始规模化养殖稻田鱼,“鱼因稻而肥,稻因鱼而贵”,鱼和稻谷都获得了丰收。合作社社长赵紫艳高兴地和记者谈起了稻鱼养殖:“稻鱼共生,对稻谷和鱼的生长都很好,鱼把稻田里的杂草、浮萍吃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营养稻谷,我们就不用再施肥。而且,我们养的鱼腥味少、肉质好,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今年预计要比去年增收一些,今年除了本金,利润应该要有10多万元,5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增产增收。”
同时,合作社还带动社员和周边群众共同养殖,增加收入。专业合作社社员杨寿兰也来帮忙捉鱼,她说:“合作社提供给我们鱼苗,我们可以在自家稻田里养殖,鱼长得又快又大,抓鱼的时候卖到20多元一斤,大丰收了,平时帮合作社做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还是不错的。”
“水稻+”模式成效显著
近年来,凤羽镇通过实施“水稻+鱼”“水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农户增收,今年全镇实施“水稻+”面积亩,预计每亩增收多元。洱源县凤羽镇副镇长张培勋表示:“凤羽镇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种植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水稻+’模式,增加水稻产业附加值,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鱼米之乡右所镇,弥苴河像一条长龙,在右所坝子蜿蜒穿行,2万多亩稻田分布河岸两侧,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西湖与各村之间,景色蔚为壮观。该镇是洱源县最大的绿色水稻种植区,近年来,当地村民也开始尝试稻鱼综合种养。这几天,三江源合作社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开始捉鱼,合作社负责人杨永池说:“今年是我们稻田养鱼的第一年,总共栽种了多亩稻谷,放了0多斤鱼进去,已经养了两个多月了,从长势来看,上市的时候应该有1万多斤稻田鱼,按目前市场价格来说,能够为我们增收10多万元。”
在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洱源县积极发展水稻绿色种植,今年全县栽种水稻亩,预计产粮吨。同时通过“水稻+”的模式提升种植效益,截至目前,先后在凤羽、茈碧湖、三营、右所推广稻田养鱼亩,放养鱼苗20多万尾,养殖户增收万元以上。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刘文波杨维琦杨茜通讯员李雪梅杨树章罗新才杨铸琦摄影报道
责编猫恩泊
校对袁熙
审核严云
终审王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