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浙江新闻客户端
县委报道组陈伊言通讯员吴明美记者高驰弘
蜂蜜和乡愁交织,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味道?
刚过去的“光棍节”,景宁家地乡举行了一场农事节日。割蜂蜜、解密蜂箱、跳丰收舞、唱“甜蜜”曲……来自各地的多名游客在火热的节日气氛中,获知答案。
家地乡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88.4%,气候温和,常年有多种野花盛开,可谓天然“蜜场”。家地乡 委书记吴文伟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产业富民思路,以“中蜂养殖”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大山里甜蜜涌流。
“种过香榧,养过山羊,也尝试过小规模的中草药种植,成效并不明显。”吴文伟说起往事,三年前,家地乡还是一个地处偏远、留守劳动力稀缺、缺乏主导产业的小山乡。如何让山区群众致富,成了乡里工作的头等难题。
在挨家挨户的走访中,吴文伟和干部们了解到村民们一直有农户古法养蜂习惯,“何不因势利导,面对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利用绿水青山写“甜蜜”文章?”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结合群众意愿,家地乡开始走以中蜂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梅山头村的山坡上,记者见到了养殖大户吴明杨夫妻俩正忙着自己那份“甜蜜”的事业。“之前我们夫妻俩一直在广东开超市。凭着生态优势,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目前我俩一共养了近箱蜜蜂,收入比在外边开超市要强很多。”吴明杨一边采蜜,一边乐呵呵的说。
“致富路选对了,百姓也过上了甜蜜生活。”吴文伟告诉记者,如今返乡养蜂致富的农户,在家地还有不少。全乡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多桶到如今的多箱,极大地调动了留守群众从事养殖中蜂的热情,“如今当地留守群众人均养蜂6箱,仅养蜂一项,今年就带动群众增收多万元,连年近七旬的留守老人也能轻松实现收入破万。”
为了继续壮大“甜蜜事业”,当地加强对绿水青山和养蜂区蜜源性植物保护力度;定期邀请养殖专家给村民们做实地指导,推广标准养殖技术;还在品牌打造、拓展销路上做起了文章,如举办“割蜜节”,推广“蜂箱认领”爱心结对,成立强村公司等。
前不久,全市 集蜂蜜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中锋体验园”在该乡建成,通过展示蜜蜂种类、蜂群分工、中蜂构造、如何养蜂等中蜂知识,让游客体验现场割蜜、摇蜜等活动,助推“蜂旅融合”激活乡村旅游。
事业要甜,乡村更要美。今年以来,干部群众携手,累计拆除乱搭乱建点位70余个,十乱整治点位个,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余次,安装14个太阳能灭蚊灯,成功创建了县内 市级“无蚊村”,美丽乡村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看到了环境整治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村民们热情高涨,创新推出了“甜蜜条约”美丽庭院创评,上千盆花卉点缀家园,门前楼道成了“风景带”,处处和美如画。
在家地乡,一个个洁净、美丽、文明的村庄,透着蜜的芳香,带着甜的乡愁味道,正让幸福的画卷的山水间不断延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