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武陵都市报
黔江区金溪镇曾经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而金溪社区又是其所辖的8个深度贫困村(社区)之一。在脱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中,集标准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养殖于一体的自繁自养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重庆市千骥鼎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近日,笔者驱车前往进行了走访。
打造种养循环模式
据介绍,千骥鼎昇公司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牧草种植。养牛场占地面积共15亩,现存栏肉牛共头,其中母牛30头,年可出栏肉牛头。千骥鼎昇公司还建有沼气池立方米及干粪棚平方米等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致力于打造种养循环的生态型和环境友好型肉牛养殖模式。现有员工9人,其中安置退伍军人3人,特聘西南大学教授付树兵和曾建为肉牛养殖技术顾问,肉牛冻配改良技术员则为金溪镇畜牧中心孙文霞。
千骥鼎昇公司推行“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运营模式,由公司统一购买牛犊、饲料并负责饲养管理、疫病等技术指导及销售,有效解决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及农户的肉牛养殖技术、草料及犊牛购买等问题。
该种模式具有五个优势:依托公司带动,可形成集聚效应和抱团发展,体量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务工增收问题;能打造出成熟的技术团队,并能提炼、集成出成熟的、配套的养殖经验和技术;能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肉牛是草食家畜,需草量大,可通过种植甜象草和青贮玉米等牧草加快土地流转,使农户撂荒地得以充分利用,促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同时,肉牛还能充分利用稻草、玉米和豆秆等秸秆,减少秸秆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
如何做到高效养牛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养好肉牛,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饲草饲料如何解决。据了解,千骥鼎昇公司肉牛所需饲草饲料,大概分为粗饲料如麦秸秆、酒糟,精料如玉米、麦麸、豆粕、预混料,以及青贮饲料、青饲料三部分。
青贮饲料及青饲料主要是通过流转附近农户的撂荒地种植甜象草、青贮玉米解决。千骥鼎昇公司曾流转农户撂荒地亩种草,从整地、种草到秋天收储甜象草和青贮玉米,大概需时6个月,每天需要4至8个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每天可增加收入元。与此同时,还可向其他农户收购青贮玉米,加工成青贮料后每吨成品价元。另外,还需不定时向周边农户收购部分青草,每斤收购价格0.12元。
饲草饲料准备好后,接着需考虑的是牛源在哪里,从哪里买风险低一些。
随后就是,做好综合防疫和消毒以及牛场卫生工作。防疫主要是打口蹄疫苗和结节病疫苗。消毒主要是做好牛场内外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药每年需10件左右。为了保持牛场卫生,让肉牛有一个舒适的生长繁殖环境,需要做好牛粪尿的及时清运工作。据牛场工人介绍,每天需清粪30车。
总的来看,目前,肉牛养殖政策、形势都很好,黔江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肉牛产业发展,特别是区领导周恩海还亲临千骥鼎昇公司实地调研,让全公司都受到了鼓舞,干劲更足。
助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采访中,该公司总经理孙章文介绍,要想抓好肉牛产业,建议尽快召开养牛规模户座谈会,重新组建肉牛产业协会班子,以便协调肉牛引种、草料购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从而助推全区肉牛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据公司总经理孙章文分析总结,他认为发展肉牛产业不仅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且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发展肉牛产业,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本人的经济收入。从年开始养牛以来,其在肉牛产业发展中不仅实现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每个月员工工资做到了按时发放,而且个人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同时,发展肉牛产业,需要大量草料,可实现种养结合,生态效益十分明显。通过种草养牛,可充分将其粪污资源化利用,可还田还土用于牧草栽培施底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肥力,实现饲草及粮食高产稳产。种养循环良性发展,形成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生态型、环境友好型高质量发展路子。
发展肉牛产业可催生“草产业”,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方面,种草需要大量土地。当下,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出现大量撂荒地,可通过土地流转解决持续增收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当地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解决不能出远门务工,提供一个就近的务工挣钱机会,让他们既照顾了家又能实现增收。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发展肉牛产业,能有力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举能多得,多方可受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