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兵通过视频察看猪舍情况
冬日的午后,位于盂县东梁乡辛庄村的盂县宏福家庭农场外停着一辆装满饲料的卡车,家庭农场负责人郭福兵和闫瑞红正在卸车。忙完,郭福兵擦了擦汗,笑着说:“这些饲料够农场的猪吃一段时间了。”
郭福兵和闫瑞红曾是货运司机。今年9月,他们回村成立了盂县宏福家庭农场,通过与大型养殖公司签订合同,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短短几个月,这两个“门外汉”就成了“养猪达人”,圈舍里的小猪也被他们养得白白胖胖。
“这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县区、乡镇的帮扶也多,我们就选择在村里发展养殖业。”郭福兵说,“对于第一次接触养殖的人来说,‘合同’养猪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猪崽、技术、饲料、销路等由公司负责,我们只需要按照要求建好猪舍、育肥生猪就行了。”
今年,郭福兵和闫瑞红在村南远离居住区和水源的空地上选址,按照合作公司的标准要求建起了一栋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的猪舍,并建设了饲料库、消毒间、生活管理区、化粪池等配套设施。9月,公司提供的头小猪崽正式“入住”。
12月13日上午,郭福兵站在监控视频前,不时切换画面,实时察看猪舍里的情况。“我们采取封闭式养殖,除了每天喂食和消毒等时间段必须进入猪舍,平时我们通过监控视频来察看生猪的情况。”郭福兵说。
时近中午,闫瑞红来到消毒间。清洗消毒后,他穿着无菌服装进入猪舍。他来到操作台前,按下一键喂食的按钮,随着机器运转,饲料顺着管道流入了每个圈舍的食槽,一头头猪凑在食槽前吃了起来。郭福兵说,他们的猪舍配备有自动化设备,建有饲料塔,可以一键喂料、自动喂水、一键清粪。猪舍内还铺设了地暖,温度适宜生猪生长育肥。
“我们养的品种是‘三元猪’,是大白和长白杂交的后代,具有育肥快的特点。刚进场的小猪才10多斤,经过这几个月的饲养,现在每头猪有多斤。”看着圈舍内一头头健壮的猪,郭福兵笑着说。目前,盂县宏福家庭农场养殖的首批头猪已经度过了适应期,长势良好,预计明年3月就能顺利出栏。“生猪销售不用愁,也不用担心猪肉市场行情的变化。我们和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会按照合同价格收购。只要猪养得好,我们的收入就有保障。”郭福兵说。
除了养猪,郭福兵和闫瑞红还种了30多亩地。养殖产生的猪粪还能免费提供给周边的种植户。年底,他俩开始盘算明年的计划。闫瑞红说,生猪近半年出栏一批,一年能出栏两批。他们计划明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再建一栋能容纳头生猪的猪舍,让“合同”养猪继续带着他们增收。(温荣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