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的童年记忆中,“宝塔糖”总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它的色泽呈淡黄,口感有些许糯甜。
虽比不上货真价实的糖果美味,但对于好奇心很重的孩子们来说,已可以克服吃药的抵触,而其作用,就是消灭肚子里的蛔虫。
多年的时间里,大家一度谈“虫”色变,无论男女老少都对蛔虫怀有恐惧心理,生怕如厕时看到一截虫子,更有人说,蛔虫还会通过呕吐或睡觉从嘴里出来。
只是脑补一下,那场面都会让人终生留下心理阴影......
因而家中长辈总会对孩子耳提面命,连哄带威胁的让注意卫生、按时吃学校发放的宝塔糖,目的就是杜绝蛔虫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但时移世异,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家对于蛔虫逐渐不再提及,到底是蛔虫彻底消失了,还是找到了应对它们的法门呢?
一、蛔虫曾经有多可怕?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究竟蛔虫是什么东西?对于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威胁?
蛔虫的大名叫做似蚯蛔线虫,顾名思义,它的长相就跟蚯蚓差不多,属于寄生虫的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约有1亿人感染,我国也有多达4亿人深受蛔虫的困扰。
——其染病概率高达60%-90%,于相对偏远且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更是无人幸免。
蛔虫一般是从口腔进入身体,在小肠里安家落户开始繁衍,幼虫成型后,即展开对人体的“探索之旅”。
一路顺着肠壁的小静脉溜达到肝脏,再穿心入肺跑到气管、食管跟胃,满满当当兜一圈再回到小肠,幼虫完成这次探险就宣布成年能繁殖。
尤其一只雌虫每日可排卵24万个,如此生生不息,人体内蛔虫数量就会达到惊人的数目。
这么多的蛔虫待在人体里,就算人自身拥有强大的抵抗力与自愈能力,但终归会影响健康。
根据每个人的薄弱地带不同,表现症状也就各式各样,有人因蛔虫患上反复发作的寻麻疹或结膜炎,也有人会突然出现严重的腹部绞痛或肩背疼痛。
对于孩子来说,则威胁更大......
除了能让人直接联想到蛔虫的肚子疼跟食欲不振,还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容易发怒跟睡不安稳等,后者常常被忽略。
家长以为是孩子性格问题,一段时间过后,症状通常会更加严重,要么会产生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迟缓、要么则有脑膜炎、癫痫及肠梗阻、肠穿孔跟肠坏死等不可估量的后果。
而令人心惊胆颤的是,蛔虫本身也是个狡猾莫测的生物,它不仅自身就有超凡的杀伤力,甚至还能跟猪蛔虫、日本血吸虫、圆线虫等多种动物蛔虫交叉繁殖,又给攻克治疗带来极高挑战的复杂性。
所以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从源头杜绝蛔虫的侵入。
即:压根儿不给它们在人体施展神通的机会,再辅佐上三五不时发放的宝塔糖,将已进入体内的蛔虫打出来。
而随着科研医疗技术的发展,又有更有效的驱虫药代替宝塔糖,逐渐蛔虫不再被大家畏惧。
二、蛔虫如今消失了吗?那么如今蛔虫很少听说,是彻底消失了吗?其实并未完全消失,依然广泛蔓延于许多偏远地区,尤其在很多留守儿童的身上十分常见。
原因首先跟环境与生活方式有关,许多偏僻乡村人们仍旧住着土瓦房,过着耕种养殖生活。
无论是给农作物施的肥,亦或是家禽牲畜排出的粪便,里面都会含有各种品种的蛔虫,而不讲究洗手洗澡的生活习惯,就会让蛔虫轻松进入体内。
再加上用水、如厕跟饮食这三点,偏远地区大多并未接有自来水,人们还是取用生水,有时天热嫌麻烦不等把水烧滚就喝了,虽甘甜中不乏透心凉,可蛔虫也趁机进入了体内。
另外对于粪便的处理,也没有做到无害化,不少将粪水视作天然肥料的地区,没有完成五格三池贮粪法,将虫卵沉淀在池底就挑起来灌溉在了庄稼上。
这堆粪在运输及施肥的过程都导致了蛔虫的传播。
经过含有蛔虫农家肥浇灌生长起来的果蔬,若直接简单清洗就食用,或干脆凉拌一番入口的话,那蛔虫则轻而易举寄生在人体内。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不用多久,就会造成爆发性的激增......
三、依旧是顽疾,为何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