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湖北云信农业黄颡鱼正确养殖方法分享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9/3

黄颡鱼,又名黄鱼、黄姑鱼,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大水系。生活在静止的水中或缓慢流动的浅滩。白天躲起来,晚上出来体长-mm,杂食性。其主食为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型鱼类、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挖洞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期,雄性有筑巢习惯。

1。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缓流的河流中活动,喜底栖生活。白天,它栖息在湖底,晚上,它游到上层水位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所以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活。幼鱼大多在河流和湖泊沿岸觅食。黄颡鱼是一种暖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pH范围为6.0-9.0,最适pH值为7.0-8.4。低氧耐受力一般。水中溶解氧在3mg/L以上正常生长,2mg/L以下漂浮,1mg/L以下窒息死亡。

2。黄颡鱼是一种肉食性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通常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小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尤其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会捕食小鱼。它的食性因环境和季节而异。在春天和夏天,它经常吞食其他鱼的卵。在寒冷季节,食物中的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逐渐减少。不同规格的黄颡鱼食性不同,体长2-4cm,主要以桡足类和枝角类为食;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超过8厘米的个体吃软体动物和小鱼。

二、黄颡鱼养殖技术

1。池塘准备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格,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要选择淤泥较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必须有一个可控制的入口和出口。一般主池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理想水深为1.5-2.0m,浅池光照强度大,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摄食的要求。放鱼前10-15天,用生石灰(公斤/亩)或漂白粉(20公斤/亩)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一般在消毒5-7天后,在池塘中填充0.8-1.0m的水,在池塘清洗7-10天后,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脂源肽,养殖天然饵料。培育足够的天然饵料后,用复方碘消毒。用水提神或快速溶解解毒后,放入鱼种,注满池水。每个池塘配有1-2个1.5千瓦-3.0千瓦的曝气器。

2。无论是自然水域捕捞的鱼种还是人工养殖的鱼种,都要求鱼种无病健康,规格基本一致。一般尾重15g左右,放养期为3-4月,每亩-0尾;同时,每亩嵌套-尾重克左右的团头鲂鱼种;50-80只体重50克的鲢鱼和鳙鱼。不宜混合使用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底栖鱼类。这些鱼的生活习性与黄颡鱼大致相同。这些鱼类混养会与黄颡鱼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影响黄颡鱼的生长。黄颡鱼鱼种放入池塘1-2周后,再放入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他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域空间,如体长15-20厘米的鲢鱼50尾/亩,体长15-20厘米的鲢鱼80尾/亩。放养时,鱼种用3%的盐水清洗消毒,杀死鱼表面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池前,鱼种池水温与放养池水温的温差不得超过3℃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