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IPO观察百合股份二次上会,关联公司或存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25

证监会日前发布公告,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合股份”)IPO即将二次上会。红星资本局注意到,11月18日,百合股份首次上会,被证监会发审委暂缓表决。

百合股份冲刺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年6月,公司就曾瞄准深交所创业板并递交招股书,但在当年10月宣布终止审查。年6月,公司转向上交所主板,重新启动了上市申报。

百合股份两次IPO均由广发证券(.SZ)保荐,该公司旗下的私募基金——广发信德还持有百合股份5.21%的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年7月,广发证券因卷入康美药业造假案,被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百合股份的IPO进程也再次被延缓,直至今年11月才迎来上会。

招股书显示,百合股份拟募集资金6.12亿元,拟用于总部生产基地建设、新型海洋功能成分饮料及口服液智能工厂等项目。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百合股份近年因多次、多个产品检验不合格以及违规宣传等问题,屡遭行政处罚。此外,实控人关联公司疑似存在同业竞争,却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

贴牌生产客户集中度低

前五大客户频繁变动

招股书显示,百合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年-年(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7亿元、5.00亿和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万元、.47万元和1.27亿元。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45亿元,同比增长47.33%;归母净利润为.66万元,同比增长61.96%。

目前,百合股份主要有两大业务模式:第一,生产并销售自有品牌,公司目前拥有“百合康”、“福仔”、“鸿洋神”及“足力行”等自主品牌;第二,合同生产,即替其他品牌做贴牌生产,不负责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品牌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56%、27.82%和23.60%,呈逐渐下降趋势;合同生产业务收入占比则分别为68.44%、72.18%和76.40%,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贴牌生产,降低了百合股份的品牌和渠道压力,但同样存在诸多风险。百合股份坦言,公司合同生产业务目前主要服务于中小客户,该等中小客户可能存在管理不规范、经营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如果该等客户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商标侵权、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等不规范行为,将可能导致公司品牌与形象受损,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而百合股份客户集中度较低,且前五大客户结构和销售金额变动较大,也引发了监管层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