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石板镇井岗村南庄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然而,南庄的周云英在当地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女能人。7月14日,记者来到周云英的家——一栋占地多平方米的黔北民居。走进屋内,时尚装修让人眼前一亮,高档电器一应俱全。有谁能想到,靠养牛和蚯蚓起家,走循环农业经济的周云英,6年前还是一名贫困户。
5万元“特惠贷”开启创业之路
时光回溯到年,那时的周云英夫妇在家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传统农业春种秋收,经济十分拮据。周云英回忆说,那时修一层楼的砖房,后续资金跟不上,砌墙都是用黄泥巴做的“灰口”(砖与砖之间的隙口)。
周云英总想找个路子增加收入,当听到政府宣传“特惠贷”政策时,周云英便和丈夫商量,决定通过贷款走养殖肉牛这条路。几经周折,周云英在石板镇政府的帮扶下,当年贷了5万元,买了8头小母牛崽,开始踏上养殖肉牛的创业之路。
刚养牛时,周云英便遇到了肉牛生病的难题。周云英说:“牛患上了感冒、肠炎等病,由于不懂治疗方法,只能请兽医前来医治。”在治疗过程中,她虚心向兽医请教,留心观察针对什么症状兽医会用什么药,有时还用手机把处方照下来。通过慢慢地摸索,现在肉牛常见病她自己都能治疗。
“8头小牛崽长大后,通过下崽繁殖,6年时间,存栏量达到了30多头。我这栋房子花了30多万元,多数是靠养牛赚来的。”周云英说。
“蚯蚓肉牛”形成产业链
周云英养殖蚯蚓事出偶然。年的一天,亲戚蒋志名来她家玩耍,看到这个村庄的牛粪很多,建议她养殖蚯蚓增加收入,并手把手传授她养殖技术。
当年,周云英到遵义中心城区和云南、重庆等地考察。考察中她了解到,蚯蚓养殖成本低,卖价却在2—3元一盒(约30—50条),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于是,她通过网上购买了蚯蚓5号品种,开始了蚯蚓养殖。
仲夏时节,记者在周云英的蚯蚓基地看见,一张接一张的遮阳网下面,有序堆放着许多条形牛粪垄。周云英用手翻开牛粪,一条条红色蚯蚓爬了出来。
“再过一周时间就可采收了,采收很方便,只要将蚯蚓和泥土一起抓起来,放在薄膜上,蚯蚓自然会往泥土下层钻,然后轻轻把泥土分开,蚯蚓就分离出来了。”周云英向记者介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养殖一周达到3—4公分便可装盒装箱,一箱装盒,一盒0.9元,通过物流发到重庆等地。
“蚯蚓采收后,要给粪垄补粪(补料),新补粪要堆放两周左右,发酵后蚯蚓才会吃。牛粪被蚯蚓吃后,变成了蚯蚓粪,又可以增加收入。”说起蚯蚓养殖,周云英头头是道。
一条蚯蚓洁净一个村庄
在石板镇井岗村,象周云英一样的养牛户有20多家,常年存栏量达多头。
村民徐红福也有一个养牛场,平均年存栏有上百头,而他养牛场里的牛粪,全部被周云英的蚯蚓基地消化了。
“一吨包装好的蚯蚓粪,价格在—元之间。去年,我养殖了8亩地的蚯蚓,蚯蚓和蚯蚓粪两项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今年,我养殖了12亩蚯蚓,能够消化附近两个村民组多余的牛粪。”周云英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蚯蚓排出的粪粒无毒、无臭,干净卫生,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及20多种氨基酸,是农林、花卉、城市绿化的优质有机肥。
在周云英的蚯蚓粪库房里,15公斤一袋的蚯蚓粪有序堆放着,即将发给云南花肥供应商。
“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牛粪是个难题。周云英养殖肉牛和蚯蚓,走出了一条养牛——产生牛粪——牛粪养蚯蚓——蚯蚓产生有机肥的循环经济产业之路。”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徐能平说。
记者手记:
在南庄组看了周云英的蚯蚓棚、养牛场后,记者深深感受到:无论是种植业或是养殖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让土地依旧是净土,让环境依旧清洁,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课题。周云英从养牛与养蚯蚓两个产业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有益实践。
事实上,在播州区,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茅栗镇千亩稻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工程、泮水的全聚顺柑橘产业示范种植等,都在奋力写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诗篇。(本报记者樊明富)
来源:遵义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