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黔西市大关镇吃干榨净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1/18

“种草喂牛,牛粪拿来养蚯蚓,收了蚯蚓,那个泥巴还是最好的有机肥,又能卖钱……”说起养牛养蚯蚓,李念显得非常自豪。

李念是黔西市大关镇七里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十多岁时就外出闯荡,跑过货车、开过餐馆,年回到七里村后还打过蜂窝煤。他说,“早些年一直是自己打拼创业,虽然找到了一点钱,但我觉得一个人富不叫富,带动大家才是真幸福。”

年年初,李念被推选为七里村党支部书记,他放下了自己正红火的生意,扛起了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的责任。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李念深知,要想带动群众致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选好主导产业是关键。七里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成立了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牧草、加工饲料、养牛、养蚯蚓。

大关镇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念正在驾驶农用车。

“杜记者,要是你昨天来,就可以拍到我们收割、加工牧草的照片了,几十个人在地里头割草,热闹得很!”在七里村牧草加工厂,村委会副主任王明芬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这个牧草加工厂年产能达到2万吨,除了满足我们村亩牧草的加工需求,帮别个村加工,每吨还有六七十元的利润。”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名村干部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亲力亲为,密切配合,熟练操纵各种机器,不到20分钟的时间,一车多斤的饲料就加工完成了。

村委会副主任王明芬登上铲车的动作一气呵成,一个字“飒”。

村委会副主任蒋国章(左)和养牛场工人付安英(右)把一袋袋干草切割开来。

王明芬熟练地驾驶铲车向饲料搅拌车内添加干草。

李念驾驶饲料搅拌车驶向牛棚。

饲料搅拌车直接驶进牛棚,传送带“左右开弓”投喂饲料。

七里村与贵州黄牛集团合作,集中饲养了头安格斯肉牛。

“这个手推车一车能装八九十斤牛粪,一天要推百把车出去。”村委会副主任蒋国章说。七里村的牛棚里目前饲养了头安格斯肉牛,每天大约要产生5-6吨牛粪。

蒋国章把即将变废为宝的牛粪推出牛棚。

“牛粪是最适合养蚯蚓的,猪粪和鸡粪都不适合,今年我们养了12亩蚯蚓,村里的牛粪刚好用完。”据李念介绍,蚯蚓又叫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村里养殖的蚯蚓主要卖给渔具店和制药厂。经过蚯蚓处理过的牛粪,变成了蚯蚓肥料,是天然的顶级有机肥,这种蚯蚓肥料能让土壤更加通气透水,提高土壤肥力,主要销往花草店、果园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吨可以卖到多元,还供不应求。

李念手捧蚯蚓向记者展示。

翻开基床面上的牛粪就能看到蚯蚓。

李念告诉记者,合作社平均一天有20个工人务工,人均工资约元每天,年发放人工工资多万元。现在还带动了一些散户养殖蚯蚓,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并回收,每亩利润可达元到00元。

“牛粪养蚯蚓前景很好,蚯蚓苗三年播一次种,之后每隔12天左右就可以收一茬蚯蚓,投入成本较低,用工需求大。年,七里村的蚯蚓养殖规模预计扩大到亩,将进一步解决乡亲们就近就业的问题,带动更多群众致富。”李念对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牛粪养蚯蚓不仅延伸了产业链,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解决了牛粪污染的问题,真正形成了一条“吃干榨净”的环保产业发展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编辑骆航念何涛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