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市场 >> 正文 >> 正文

蜂盟新生力90后杨光伟的蜂之梦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4/21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https://m-mip.39.net/fk/mipso_5686247.html

杨光伟,人如其名,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阳光、积极上进的性格感染,哪里有他哪里就欢声笑语不断。他自幼热爱大自然,看到路边的小花、沾满露珠的小草都会情不自禁去驻足欣赏,每每和妈妈一起上山砍柴,总会带着好奇去问,这个是什么树?那个是什么鸟?随着年龄增大,他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

上小学的时候,杨光伟看到了《本草纲目》这本书,发现平常认识的很多植物都是治病的药材。所以,上学之余他会经常挖一些药材售卖贴补家用,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都在大山中度过。

到了中学,母亲身患恶疾,家中兄弟二人,身为兄长的他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初中毕业后辍学南下,和大多数家乡的孩子一样拉着拉杆箱,背上行李包奔向了看似有梦想,实则前途渺茫的打工生涯,开始了流水线生活。从17岁开始,一干就是十年。期间也换过几份工作,因为学历有限,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流水线的工作可谓是左手和右手比赛,每天拖着疲惫的心灵行走在宿舍,厂房与饭堂,三点一线,简单枯燥的机械般的工作让人已经接近麻木,思想容易产生惰性,也就无暇去思考人生。

年发生了一件小事,成为了杨光伟人生中的转折点。

他的一位同事因为喉咙痛,让他陪着去买一瓶蜂蜜,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包装,价格千差万别,颜色深浅不一的蜂蜜竟无从下手,最后他们无功而返。同事抱怨说辨不清真假,害怕买到假的蜂蜜,另一个同事玩笑的说了一句:要是在工厂周围有养蜜蜂的,直接在养蜂场买就不怕买到假的了。杨光伟听了以后没有做声,但心里却起了一个小小的涟漪。

从记事起,家里父辈就一直养有蜜蜂。偶尔,杨光伟也会给父亲搭把手,蜜蜂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心里默默的琢磨着,如果一边打工一边养蜂可行吗?接下来他利用休息的时间拜访了周边的养蜂师傅,并购买了五箱蜜蜂放在工厂外的树林里,开始了自己的养蜂生涯。他边自学边认真跟周边的养蜂师傅讨教怎样识别蜂种、蜜源、海拔、气候会对蜜蜂采蜜产生哪些影响等知识,带着好奇和疑问不断地去学习吸纳各种与蜜蜂有关的知识。

三个月后,蜜蜂由五箱变成了十五箱,也迎来了第一次收蜜季。他热情邀请同事们来品尝,让他喜出望外的是60多斤荔枝蜜竟被一抢而光。那一晚,杨光伟一夜未眠,小小的成功点燃了他创业的火焰。他要去专门饲养蜜蜂,做一个养蜂人,回归自然,与花和蜂终日缠绵,这正是他向往的生活,也可能是他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原因。

第二天,杨光伟不顾同事反对和大家的众说纷纭,毅然辞去了工作。后来通过一个QQ群,得到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身一人从深圳来到江苏学习意蜂养殖。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漫天飞舞的小精灵,一下就深深吸引了他,多年打工的压抑瞬间得到了释放,学习的过程很艰辛但也很快乐,通过三年时间的一路追花夺蜜,让他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

▲杨光伟学习意蜂养殖期间跟大转地师傅

年,蜜蜂越冬返乡过春节,得知神农架当地政府成立了一个中蜂办公室,神农架年也被农业部列为中华蜜蜂(华中型)核心保护区。家乡需要技术人员做种蜂繁育工作,杨光伟受到神农架首个种蜂实验基地邀请留了下来,他自己也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尽一份绵薄之力。

至年,在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杨光伟逐渐走遍了神农架大大小小的蜂场,和一线蜂农朝夕相处。通过实验基地育种工作两年的学习实践,他摸索出一套适合神农架发展的中蜂养殖模式。

现在,杨光伟带领当地一线蜂农加入了CBFU(中国蜂友联盟)公益组织,同时担任了中国蜂友联盟22群执行官。在群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困难和成功案例分享。通过这个群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地域蜂群供求,蜂蜜销售,蜂农求助等问题。中国蜂友联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