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可控精养技术大解密轻松养好鱼必看一、传统模式——换水+下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养殖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中国占据着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然而,当前在中国,水产养殖模式落后,弊端多:一是风险大。诸如一夜之间整塘鱼死亡、养殖户血本无归的新闻如今已屡见不鲜,可以见得水产养殖风险之大;二是利润薄。目前国内养殖场的养殖品种还是以四大家鱼为主,一亩鱼塘能卖2万元已经是很高的价位了,除去成本所剩无几;也有一些养殖户在尝试养殖一些单价较高的鱼,但是技术的限制使得养殖成本无法降低,投入产出比有时还不如养点四大家鱼;三是污染大、用药重。我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因为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控制水质和寄生虫的方法就是换水+下药,虽然加大了成本但是鱼苗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早前几年,这个老方法还行得通,而如今已不再适用,一方面由于环境保护法的出台,近几年高污染养殖拆除取缔不计其数,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口产品对药残的限制更甚,举例来说,出口日本的鳗鱼一经发现药残超标便就地销毁,这对我国的水产品出口是一大限制瓶颈。因此,对传统水产养殖模式进行升级势在必行。二、模式升级——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为攻克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水产养殖收益低、药残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的导师袁重桂,依据自身二十几年的实践经验,研究出了一种新型水产养殖产业模式——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目前本技术在袁家班团队的运作下不断地更新迭代,日益精进。本技术主要利用工程化水产养殖设施配合鱼游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水生生物种群库产出的生物制剂使用,可以达到水资源成本及用药成本降低%,饲料转化效率提升15%以上,养殖周期缩短50%以上,单位产量成本降低50%的效果,从养殖技术源头上解决鳗鱼精养过程中水资源和能源浪费问题、水产品养殖药残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产品的养殖成本,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提出了生态解决方案。以花鳗鲡的养殖为例,我们可以做到不换水,即0排放、不用药即0药残。这在鳗鱼养殖界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是对传统鳗鱼养殖模式的巨大颠覆。除此之外,运用我们的相关技术,1公斤饲料可以使鳗鱼长7两的鱼肉,且每百吨产量只需1人操作完成,既省时又省力,鳗鱼全年无间断生长,从而使得养殖周期缩短2年以上。三、技术解说除了在鳗鲡的养殖上应用以外,理论上来说,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适用于所有的水产品养殖,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20余种的水产动物的中试生产实验,即将走向工厂化的生产。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介绍下我们的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袁老师最早提出的是可控生态精养技术,而该技术聚焦于水产养殖,便出现了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水产——就是水产品,包括食用鱼,观赏鱼以及其他水产品;可控——可控是指事物的发展在我们能够预期和把握的范围内,对于水产养殖来说就是环境可控、风险可控、成本可控。生态——谈到生态,你们以为我要把鱼丢到野外去养?大错特错,这边所说的生态是指建立鱼池内完整的生态系统,让鱼池内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稳定存在,生态系统存在的妙用我后面详细说,以前应该也有文章写过。精养——与精养相对的一个词是粗养,精养主要体现在管理和效益上,精养鱼池就是精心养殖的鱼池,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利润高等特点。技术——可控生态精养技术不单单是指一门技术,而是糅杂了生态学、土木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等学科的一项庞大的生态系统工程,其中每个小部分都可以当作一项新技术,我甚至认为这在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综上,“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人为有意识地改变现有水产养殖设施,尽可能地调控和营造更加适合水产品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利用生物相互抑制的原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或不用药;通过控温和保温减少因气候变化对水产品养殖造成的影响,大大缩短生长周期,提高饲料效率;通过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节约大量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适度光照和增氧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活力;通过物理方法处理水产品粪便控制生物消化平衡,保持微生态的自净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使水体生态系统超越自然,按照我们的意愿高效地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水产品。通过以上的解说,大家是否对我们这个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呢?可能你还是觉得云里雾里,毕竟我一开始也难以想象凭什么养鱼可以不换水,不用药。没关系,让我们继续往下看。No.1“养鱼先养水”——水质大解密有养过鱼的应该都听说过“养鱼先养水”这样一句话,水养好了,鱼就可以活的好,那怎么样才算把水“养好”了呢?我们来认识几个基本的概念:水质(waterquality),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温度、PH、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水于水产动物来说就好比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果水中出现有毒因子或者溶氧过低,轻则状态不好重则直接导致水产动物死亡。那为什么水质会崩坏呢?养观赏鱼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自家鱼缸水质崩坏的过程。水质崩坏,基本上是因为饲料投喂过量,投喂过量鱼儿吃不完,剩余的饲料对于有害菌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培养基,于是细菌开始大量繁殖,水开始变得浑浊,进而发臭,水质就逐渐走向了崩坏。接着鱼儿便会因为有害菌的繁殖有了不良反应,这时你才会知道该换水了。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过于简单了?不要怀疑,事实就是这样。知道了水质崩坏的过程,那我们该如何控制水质,把水“养好”呢?控制水质的关键之一,不要投喂过量饲料。当然,实际上量这个概念非常不好把握,一般常说少量多餐,但这个少量究竟是多少呢?小鱼缸投喂量可以根据经验来掌握好量,工厂化的养殖就需要用到我们的鱼游计算器---只需记录初始重量、每日投喂量和死鱼的数量,计算器便会自动给出当日所需的饲料投喂量。这边有想法的同学就要发问了,就算投喂量正常了,但是粪便堆积过多不是也会影响水质嘛?是的,这就涉及到我们的微生态循环水系统,首先,在温室内铺设好管道,调控水流方向从养殖池→沉淀池→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池,这可以使得我们的养殖废水源源不断地从养殖池中被带走,经沉淀池沉淀(此时沉淀池内的硝化细菌会对代谢废物进行分解)后变为生产者所需的无机盐离子被鱼菜共生系统吸收或者被浮游植物所利用,经过这一整套循环过后,回到养殖池的就是净水了。以上便是我们控制水质的方法。No.2“防病先防虫”——寄生虫大解密那么如何防治寄生虫呢?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之间会有一个相互作用,并在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当水体中的某一类的水生生物群落占据优势地位时,会影响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微生物竞争性抑制作用就是将水体中无害或者有益的水生生物群落培养成优势种,从而抑制病菌或者寄生虫爆发,注意我的表述,是抑制爆发,并不是完全消灭。而用药的话就是走向了一个极端,相当于化疗,在清除癌细胞的同时,把自身的健康的细胞也一并杀死了,这样就会导致体内环境失衡,人体无法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只能加大药物的种类和使用量,陷入恶性循环后就更加难以医治了。养鱼用药也一样,药物虽然可以杀死有害病菌或者寄生虫,但同时也会把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杀死,生态环境无法稳定,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养鳗场需要专门配备技术员每天用药。说得好像很轻松的样子,那么如何使得有益水生生物成为优势种群呢?这边就涉及到鱼游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水生生物的保种库了。我们首先对这些水生生物进行了一个筛选,然后对其进行一个优化,使其能够快速地适应环境,并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我之前有放在淘宝店铺上卖的水蚤就是其中一个,大家也可以看到其达到的功效。当然,不仅仅是一个水蚤这么简单,还包括了其它浮游动植物、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及水生植物等等。通过养好水质及防治寄生虫,我们就可以实现不换水不用药的水产养殖。如何让鱼又好又快的生长呢?让鱼感觉舒服,吃得好睡得好就长得好,总之呢,我们这项技术就是通过控制一些环境因素(温度、PH……)让鱼儿能够处于一个最合适的生长环境之下,自然就能够缩短生长周期,达到又好又快生长的效果。写在最后以上便是今天轻松养好鱼的全部解密过程,看到现在证明你有点眼光啊哈哈哈~当然,以上只展现了我们这项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的一丝皮毛,虽然我研究生即将毕业,但我仍会把它作为我未来一定要去做的事情,接下来,还有好长的时间可以慢慢讲,好好接受这场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福利吧,何其有幸能够成为我们这项技术的实践者与推广者。喊句口号吧。鱼游天下,福至万家,鱼游团队将要以长征的起点为起点,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更好的金山银山,我们将是引领中国水产变革的开拓者。这是我的小梦想,也是我们的中国梦。如果你不想被世界改变,不如试试改变世界吧。鱼游工作室新浪微博:鱼游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