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经过“云答辩”圆满落幕。广东第二师范学院4支团队挺进决赛,斩获“一金三银”的优异成绩,实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零的突破。
(观看创业大赛开幕式)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尤其对“挑战杯”系列赛事加大了投入力度,借此探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年开始将“挑战杯”列入专项资金项目库,予以经费保障;组建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从基层凝聚创新创业型人才;举办“青创沙龙”“科创大讲坛”“攀登大讲堂”系列讲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营”提高初创团队项目质量。
受疫情影响,本次“挑战杯”终审决赛采用“云答辩”方式。为了给参加决赛的队伍提供更好的答辩环境并进行最后的冲刺培训,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在严格遵守防疫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协同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参赛团队返校参加培训和答辩。
今后,学校将通过课程建设、系列赛事、项目孵化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帮助同学们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成长成才。
热烈祝贺
让我们走进四支优秀团队
看他们的项目
突破重围
鏖战决赛
金奖团队
指导老师
张辉,周根飞,黄佩璇
团队成员
朱怡雯,黄武飞,杨智敏,汪昕杨,林业练,郑晓莹,李健辉,李绮薇,刘桂香
项目指导老师: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张辉
这次“海洋之星”能够在挑战杯省赛终审决赛中拿到金奖,确实是有一些惊喜的。历来参加挑战杯的高校都是高手如云,能够在这个竞赛中脱颖而出,确实是兴奋和自豪。回顾整个竞赛过程,从前期的迷茫和不自信到后期的一遍遍打磨作品,都渗透了整个团体队员辛勤努力的汗水。
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源的缺乏。一个好的作品除了有好的概念,还需有各种数据来进行支撑。例如:实打实的专利论文,企业合作意向书,项目的模型实物,这些都是需要队员们去实地考察,实际制作的。
在一次又一次地跑工地,一次又一次的地购买元器件组装系统实物,一次又一次地编程调试系统中,队员学会了担当和成长,不仅是专业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成长,更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了队员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这个金奖是属于所有人的金奖,尤其是队长朱怡雯同学很好地带领着团队协同工作,起到了核心凝聚力的作用。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项目负责人:中文系17语文课改A班朱怡雯
我们参赛项目的核心产品是应用于工厂化养殖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养殖池和配套的软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
之所以能夺得金奖,主要还是得益于学校老师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老师把我们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短期内大幅度地提升我应急、答辩的能力,并且提供非常好的备赛环境和网络环境。指导老师们不仅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而且在技术和创新创业比赛的专业知识方面提供指导,让队员在比赛中更加专业和自信。同时也少不了团队成员的努力、奋斗。
最初参赛时,项目有很多缺点。这个项目是需要整个团队来完成的,但是团队的专业背景知识相差很大,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团队的多样性,但却使得团队磨合困难重重,但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交流与磨合后,工作就开展得比较顺利。比赛前一天设备突然出现了故障,手机上的APP无法运行远程操纵功能。经过一晚上的排查,同时联系老师一起检查,终于发现是系统的WIFI模块故障了,立刻对着原理地图布线,最终系统又能正常运行了。
“挑战杯”举办至今第一次采取的线上“云答辩”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对于团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网络的不稳定性、电脑设备故障等问题的困扰,能做的就是好好准备,打有准备的战。在正式比赛的PPT演讲环节,也出现了播放视频卡住、镜头调焦出错等问题,不过,团队主讲的同学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立刻将视频播放切换至实物展示,实现了完美过渡。
对于市场来说,目前新生的工厂化养殖,比起传统养殖具有更高效的养殖成功率,产品质量更高,但也有着创新能力不足的缺点。“海洋之星”为市场注入了生机勃勃的创新力,争做循环式水产养殖控制技术革新的引领者。
项目成员:中文系17语文课改A班李绮薇
前期参与的是寻找项目市场背景资料的环节,负责市场营销部分。找资料时首先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