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让守土戍边户享受同步文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4/9

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27日消息(记者黎政祥通讯员赵勇强)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地处偏远,牧民居住分散,肩负着守土戍边的职责,以往的服务很难满足牧民的文化需求,现在,通过“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这一数字化的服务实现了资源均等,及时让守土戍边的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同步的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改革的成果。

依勒勒图是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苏海布拉格嘎查的牧民,他所居住的四方山地区距离旗府所在地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公里,长期驻守在蒙甘边界,交通极为不便,无通讯信号覆盖,依勒勒图养了多峰,一遇到问题就跑80公里的路去苏木找兽医,费时费力。通过“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设备,就能学到很多养殖技术。现在,依勒勒图再也不用担心骆驼饲养技术方面的问题。牧民依勒勒图告诉我们,“今天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来我们家给我安装了这个设备,对我来说很方便,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有关畜牧业方面的内容,还可以看蒙汉双语的视频,查资料、学技术很方便,下载好的电影,在外面放牧也能随时看。”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是一项文化共享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结合人文地理环境情况实施的一项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符合苏木镇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守土戍边的生活对于牧民来说是枯燥的,但设备的接通,对马鬃山苏木牧民傲云其木格来说无疑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傲云其木格说,“能及时知道党的最新政策时政新闻,能看到蒙古语方面的视频和书籍”。

内蒙古图书馆数字信息技术部主任张耀天告诉记者,“我们在这个无网络环境下搭建了数字移动加油站,农牧民可以通过我们的加油盒进行这些数字资源的访问。”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主要通过建立二级数字加油站,充分利用无线WiFi技术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偏远地区无网络覆盖的农牧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内蒙古图书馆数字信息技术部主任张耀天说,“农牧民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连接蒙古包智能设备的WiFi就可以访问里边的数字资源,我们在这个移动加油合理灌装了4T的资源,里边包括一些热门的电影,包括还有电子图书,双语的这些资源,还有一些农牧业养殖技术的资源,农牧民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到党政党建方面的一些知识。”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这一成熟的基层服务模式,不仅有效破解偏远农牧区共享文化资源受限的难题,而且打通了额济纳旗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苏木达胡日查高兴地告诉我们,通过此项惠民工程确保我们马鬃山苏木守得住留的下有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