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马肉吗?恐怕绝大部分的人的回答都是没吃过,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很少听到与马相关的饮食制品,只有一个马奶酒孤零零的作为代表作。
很少作为食物饲养的马这不禁让人好奇,中国作为一个美食大国,什么东西都能给做成好吃的,马也不是什么珍稀动物,怎么就没什么人吃呢?
有人会说,但凡中国人不吃的,绝对不好吃!中国人不吃马肉,肯定是马肉不好吃!然而在一些国家,马肉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们甚至专门饲养肉马,比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还有俄罗斯。
而且经过营养学家的研究,马肉的营养不输牛羊肉。那就奇怪了,以美食见长的中国为何拒绝了这一美味呢?
色泽红润的马肉少见的马肉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是猪牛羊、鸡鸭鹅的肉,偶尔还能见到驴肉,在我国的一些北方地区有传统美食驴肉火烧。然而马作为一种家畜,却很少被拿来当作食物,就连以游牧闻名的内蒙古,也很少有马肉制品。
驴肉火烧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完全不吃马肉,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就有把马肉制作成肉干的吃法。可是,马肉干却没有像驴肉火烧、酱驴肉那样普及,在电商发达的今天也鲜有人购买,甚至吃狗肉的人都比吃马肉的人多。全球每年有万匹马被屠宰,变成货架上的肉,但我国却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吃马肉。
马肉干这时有人就说了,全球每年还要杀很多火鸡呢,但中国人也不吃火鸡,说明马肉和火鸡肉一样,又柴又干。
事实上,马肉与驴肉比较类似,含有一定的胶质,嚼劲十足。并且脂肪含量极少,蛋白质含量很高,还有众多维生素。马肉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恢复肝脏机能,又因为马肉含铁,还能有效预防贫血。既然驴肉都能成为特色美味,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称,怎么马肉就遇冷了?
广受欢迎的驴肉其实中国人不吃马肉有很多原因。
传统文化马是古代六畜之一,所谓六畜就是猪、牛、羊、马、狗还有鸡,然而六畜里面,只有猪、羊、鸡三种动物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肉食,剩下的三种牲畜,并不是专门养来吃的。
中国传统的六畜民间有个成语“当牛做马”,劳动力也被叫作牛马,这是因为在古代,缺少电力机械,牛和马就是家里的主要的动力来源,牛负责耕种,马负责运输。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因此这六畜中,牛马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而且马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就是作为战略物资。
几乎每个中原王朝都有一个宿敌,那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秦汉和匈奴、隋唐与突厥,宋朝就更惨了,契丹、女真、蒙古,三个游牧民族轮番上阵。
古代的骑兵游牧民族的一大特点就是骑兵很强,这一点是以农耕为主的中原王朝需要克服的一个短板。除了国家专门饲养打战用的马匹,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还会征召老百姓家里的马作为储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冷兵器时代,打仗会有士兵受伤,马匹的战损率也很高。
所以,古代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老百姓不能私自宰杀耕牛和马,违者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甚至会被斩首。只有当牛马累死、战死之后,人们才会将其吃掉。
马匹参战然而人是一种有同理心的动物,牛马为主人卖命了一辈子,最后死在了工作的位置上,这毕竟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尤其是马,很多战士都把马看作与自己出生入死的伙伴,就算战死了,也是为国捐躯,应该受到尊重,出于感情很多人不吃马肉。
久而久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牛马就不是肉食牲畜了。只不过,牛马的命运,却在一件事情之后,出现了不同的转变。
工业化的到来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穿了闭关锁国的大门。当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在开始实行工业化,牛奶、牛肉等食物开始在民众中普及。我国的有志之士们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除了改变服饰,还有就是饮食。在上海,出现了中国第一批牛排店,牛奶也出现在了一些大城市的货架上。
上海外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人民的体质因为之前的长年动荡非常差,为了增强大众的体质,牛的饲养量激增。加之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再也不需要马作为运输工具了。牛和马就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牛因为产奶率、产肉率高,成为了食用牲畜,马则被直接淘汰了。
加上之前就被一直食用的猪、羊、鸡,一些地区还有吃狗肉的习俗,算下来,六畜里面,只有马被吃的概率最小。
奶牛养殖中国人不吃马肉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没有形成吃马的习惯,并且出于感情,即使有马肉可以吃,也选择不吃。而步入现代社会后,马因为机械化的到来被淘汰,存在感直线下降,人们又有了更多的肉食选择,于是,马就被大部分国人遗忘了。也就是说,中国从来就没有吃马肉的契机,马一直就没有走入我们的食谱。
马车已经被汽车取代可是现在,各种动物饲养技术很成熟,马作为我国传统的牲畜并不是不能养殖,想要把它作为食物培养也是可以的。我们以前不吃马肉,不代表以后不吃,那为何中国还是不肯将其作为食物呢?这就得提到一个成本的问题。
养马场马的缺点马是一种为了速度高度特化的生物,它的蹄子并不是自己的脚掌,而是一根脚趾。是的,马在进化的过程中,另外四根指已经全部退化,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指禅”,因此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奇蹄目。
马的蹄子是它的一根脚趾很多人认为马有蹄子,所以和牛羊应该是关系很近的物种,其实不是,它们的关系远得很,猪牛羊是偶蹄目。家畜中与马关系最近的是驴,二者具有亲缘关系,只不过存在生殖隔离。马为了能跑得快,身上不能长赘肉,这就导致它在饲养过程中,不会多产肉。也就是说,马天生具有不易长胖的特性。
猪牛羊易长肉这一点,驴要比马好。驴的速度没有马快,遇到危险想逃命都逃不掉,干脆它就学会了正面刚,这样进化下来,越是暴躁的驴越容易活下去,所以驴的脾气非常不好。
马因为速度快,一有风吹草动就跑,因此马的脾气比较温顺,就是胆子小容易受惊。驴比马更容易长肉,饲养成本虽然比牛羊高,但是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马就不行了,它的饲养成本太高了!
圈养的驴马虽然体重可以达到至1公斤,但是产肉量极低,饲养时间很长。而且马需要广阔的活动空间,它必须每天奔跑一定的量,不然就容易生病,注定了它无法进入狭窄的圈养。
这就导致,如果将马作为食物饲养,成本昂贵,马肉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如今市场上的其他肉类一应俱全,人们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多,马肉卖得贵,很多人就不会买它。所以为了出肉养马,根本就不赚钱,于是就没有什么人专门饲养食用马。
马需要的活动空间很大现在养马,主要目的是为了观赏、娱乐、运动,和饮食没有半毛钱关系。
赛马马肉的误区中国人不吃马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很多古籍里面记载,马肉有毒!
唐朝《食疗本草》中记载:马肉不可与仓米同食,必卒得恶疾,十有九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食马肉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
古籍记载马肉有毒就是说,马肉不能和米仓里的米一起食用,不然就会得不治之症。仓米是古代的陈米,不是当年出产的新米。这就很要命了,中国是米饭大国,尤其是南方地区,每顿几乎必吃米饭,古书这一说,绝大部分人都不敢吃马肉了。
《本草纲目》在中医里的地位极高,它给出了治疗方法,那也不可能每次吃马肉都要准备芦荟和杏仁吧。于是大家被这么一吓,也就不吃马肉了。
本草纲目但是现代医学证明,马肉没有毒,也不存在和米饭吃就要得病。古书这么写,无非两种原因。第一,误会。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大家都是知道的,保不准在吃马肉之前就已经得什么病了。其次,古代可没有什么防疫,人畜共患的病有很多,而且马肉又不能随便吃,能被吃掉的马都是战死、病死、累死的,这就极大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人畜共患的疾病第二,可能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命令,故意让民众不要吃马。马在古代不仅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还是国家的战略物资。虽然三令五申不准私自宰杀马匹,可架不住嘴馋的人,以及偷马的人。那么干脆就从源头入手,说马肉有毒,那么就算这个人再想吃马肉,也会为了自己的生命考虑。这就像为了治理虫害,说哪种虫子大补,然后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抓。
古代不准许私自宰杀马反正就是,马肉没有毒,营养价值也很高,但是老一辈因为这些古籍不敢吃马肉,年轻一辈在现在的好日子之下可吃的肉很多,养马的人也不是专门为了马肉,于是,中国吃马肉的人也就不多。
马肉火锅马的现状马肉鲜美、营养丰富,可是国人几乎不吃它,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吃马肉,养殖肉用马的成本高,古书上错误记载马肉有毒。不过不吃马肉也没什么损失,我们的猪牛羊,鸡鸭鹅,鱼虾蟹已经足够饱腹了,马肉也作为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味食物得以保存,这对马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
日常生活中的肉类某种程度上,人类救了马。马是一种高度特化的动物,特化到已经走进死胡同了。早在人类驯化它之前,马的种类就已经在减少,现存的马只有两个亚种,家马和普氏野马,其中普氏野马本来已经野外灭绝,还是将圈养野化后放归的。然而化石中出土过很多马的化石,曾经它们遍布全世界,特化让马无法适应大部分环境,只能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一旦环境变化就是灭绝。
历史中出现过的马绝大部分动物遇上人类的结局是灭亡,但马遇上人类后得到的是救赎。如今,家马肩负着家族的复兴,只要人类存在,它就会一直存在。虽然机械电力已经彻底取代了马,它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地位,可人类没有忘记马的贡献,如今,它们依旧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快乐奔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