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的是‘水果萝卜’,红心的,1公斤卖3元。1亩地产量在公斤左右,纯利润1亩地1万元左右。‘水果萝卜’不辣,口感甜脆,主要销往洗浴中心和超市,都是客户上门收购,不愁销路。”年12月7日,在安徽亳州谯城区十八里镇于集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负责人刘玉海一边拔萝卜,一边介绍说。
据刘玉海介绍,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俗语。吃萝卜可以调理肠胃,萝卜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年,刘玉海开始返乡创业。用打工挣来的30万元,流转土地10多亩建起了养牛场。牛场建好了,却没钱买牛了。接着又贷款30万元,从东北购进第一批牛犊。喂了一年后,出售时行情较好,他赚得了养牛的“第一桶金”。
为节省饲料,减少成本,年,在十八里镇于集村党总支的帮助下,刘玉海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中药材和蔬菜。小麦收获后,秸秆进行打捆,收集起来用来养牛。玉米秸秆青贮后,营养丰富,是养牛的好饲料。为充分利用牛粪,他建起了晾粪棚和集污池。粪污经过充分发酵后进行还田,用来种植萝卜等蔬菜,做到粪污资源化科学循环利用。由于他的萝卜用牛粪作肥料,不用化肥,口感很好。
刘玉海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致了富。但他致富后没忘乡邻。收购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靑贮时,需要很多劳动力。刘玉海就力所能及地吸纳许多老年人到他的农场打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的小麦和玉米秸秆拉到他场里出售,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据刘玉海介绍,他还把多余出来的牛粪卖给本村的一位村民用来养殖蚯蚓。蚯蚓是一种中药材,市场需求大,养殖蚯蚓一亩地成本1万左右,利润却高达4万余元。刘玉海说,他也打算学习用牛粪养蚯蚓技术。他还打算购买一台挤粪机,把牛粪制作成养花的肥料。谈起对未来的打算,刘玉海满脑子“生意经”。
近年来,谯城区十八里镇坚持党建引振兴,产业促发展,充分发挥各村(社区)党组织的“双培双带”职能,培育了一批种田能手、养殖大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业余党校和农家书屋的辐射带动作用,涌现出来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经济,助力了乡村振兴。(陈光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