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7月2日晚上9:30,汕尾市桥冲村扶贫工作队还在逐户走访。
从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岗位上来到桥冲村,担任省出版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的陈少波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病历本。这是一家5口的贫困户家庭,一位母亲带着4个孩子,大哥读高三,二姐在镇上织鱼网,一个月赚元左右,三妹因患软骨瘤病,需要多次手术治疗,弟弟还在读小学。
母亲只能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家里因缺少主要劳动力,且家庭成员患病,这户家庭被纳入低保户兜底保障,每人每月有元财政补贴。算下来,一家人一个月有元补贴。
“去年7月,住院手术费用总额元。”病历本记录了三妹的治疗费用。陈少波算了一下,除去医疗报销和救助金额外,家里还要承担元。“再做三四次手术,三妹就可以痊愈了。”他安慰道。
已近晚上10点,驻村扶贫工作队走出院子。这是他们当天走访的第四户贫困户,也是最后一户。“白天他们都出去务工或干农活,很多时候只有晚上才能找到人,所以形成夜访习惯。”陈少波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工作队从晚上7―10点走访,按每半小时1户计算,一个晚上能走访6户左右,3个月可以所有贫困户过细地走访一轮。“从驻村扶贫至今,很少有夜里12点前能睡觉的时候。”
年开始,广东省出版集团(下称“省出版集团”)定点帮扶陆丰市桥冲镇桥冲村。4年来,省出版集团共计投入扶贫资金逾万元,推进产业发展扶贫、劳动力就业扶贫等脱贫攻坚“八项工程”。
如今,驻村扶贫工作队成为当地村民受欢迎的人。“扶贫干部到村里来,村民都说他们来修路修灯,改变村容村貌,帮贫困村民脱贫,赞叹他们是远方来的亲人。”桥冲村民委员会主任卓伟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在省出版集团的帮扶下,桥冲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
扶贫助学金鼓励学生读书
作为一家文化产业集团,省出版集团开展扶贫工作时特别注重文化教育帮扶。
在桥冲村,有幼儿园学生人,小学生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人。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访发现,村里贫困家庭的教育观念及教育现状不甚乐观。村民家庭生养孩子多,教育底子薄。一些孩子成绩跟不上,思想不稳,厌学情绪较为明显,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的现象,在桥冲村非常普遍。
扶贫必先扶智。扶贫工作队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挨家走访发放《关于鼓励学生继续上学读书的倡议书》,反复和家长沟通、对孩子劝导,宣传教育扶贫政策。
“再苦再累都是为了孩子,一定得让孩子继续读书啊!”这是陈少波对每家每户叮嘱最多的一句话。
去年10月,省出版集团号召各党员干部自筹捐款,为桥冲村捐赠扶贫助学资金共计元,向桥冲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年新入学中职生、专科生、本科生等17名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资助,为每名贫困学生一次性资助―元,共计资助金额元,剩余资金元将继续用于年度扶贫助学金。
“读书的小孩每年都有补助。去年考上中专、大专、本科的贫困生,还能获得扶贫工作队提供的奖励。”卓伟含说,现在村里的孩子读书不仅不会加重家里经济负担,还相当于赚钱了。那些不怎么想读书的孩子,扶贫工作队还帮忙做思想工作,把很多孩子都劝回来继续读书。“这真的挺好的。”
不仅如此。年至今,省出版集团先后向桥冲中心小学等15家学校捐赠图书及教学设备多万元,向陆丰市白沙村、古寨村、洋美村等9家省定贫困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40多万元,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师生学习与阅读需求,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
此外,省出版集团还为桥冲村名小学生和名幼儿园孩子捐赠校服、园服、书包文具,邀请名师名家来到村小学开展文化讲座,邀请书法老师为孩子们上书法课,举办村首届毛笔书法比赛以及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活跃乡村文化氛围。
每年增收逾58万元
发展产业是桥冲村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桥冲村共户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养和外出务工。年,桥冲村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户人,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4.9万元,是省定贫困村之一。
为尽快提升贫困户的收入,省出版集团实施“三业”帮扶,即产业、物业、就业帮扶,多措并举促进稳定增收。
生态鸡养殖产业示范基地是桥冲村精准扶贫产业项目之一,面积80亩,采取“科研机构+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养殖西山胡须鸡、灵芝鸡等优质品种。
5月21日,在省出版集团的帮扶下,桥冲村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启动。作为“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由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由省出版集团旗下广弘控股公司提供电商平台支持,帮助拓宽销售渠道。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所长徐志宏、博士孙敏华特意来到养殖基地,进行养殖和防疫技术指导,并捐赠一批防疫药品。
“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养殖基地要成功就有保障了!”生态鸡养殖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卓奇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在养殖基地,第一批多只胡须鸡已从小鸡仔长成半大小鸡。
卓奇镰介绍,养殖基地在山脚下种了几百棵荔枝树,鸡可以满山跑,而且配喂的部分饲料中含有灵芝粉,因此鸡的肉质会更加鲜嫩和有营养,“价格也会比市场上卖的普通走地鸡要高一点,大概30块钱一斤”。
养殖基地还聘请了桥冲村两名贫困户,村集体的投资收益也将全部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促进桥冲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惠及贫困户户人。
除了养殖灵芝鸡外,桥冲村还入股了广东标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陆丰市博豪种养有限公司等5个产业项目,形成“造血”机制,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58.4万元。
“三业”帮扶稳定增收
除了产业帮扶,省出版集团还实施物业和就业帮扶。年初,原桥冲村综合市场因配套设施、卫生消防等达不到工商等部门的标准,被要求限期整改。3个月后,在省出版集团的帮扶下,综合市场及周边道路完成升级改造,7月重新开张营业。
改造之后,市场占地平方米,共有80多个档口,每个档口每月租金在―元之间,租给桥冲村和附近村民摆摊卖东西,主要卖鱼、肉、蔬菜等。市场生意兴旺,档口被租赁一空、综合市场里有5名贫困户租了档口自主就业,村里给予减免一半租金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户就业创业。
贫困户卓建河夫妻就承租了村综合市场的一间猪肉档口创业经营,年收入超过5万元。如今,档口成为了他们家收入的基本来源,加上夫妻俩种水稻、织渔网的收入,这几年盖起了新房子,家里日子越来越好。
“以每个档口租金元计算,一年租金约为元。有80多个档口的综合市场每年收益能达30多万元。”省出版集团驻桥冲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翟卫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除了综合市场,省出版集团还帮扶建设市场商铺、临街商铺等经营性物业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加租赁收入37万元,占村集体年经济收入的79%。
就业帮扶同等重要。7月2日下午4点多,64岁的环卫工卓锦标正和同事清扫马路边的淤泥。20多年前,因为一场意外他失去右手小臂,但这并不影响他用铁锹铲净淤泥并甩到两米开外的土里。
此前,卓锦标就在惠州某工地当保安,负责看守工地上的建筑材料,一个月工资也就多元。“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元,活还比之前轻松。”卓锦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10个保洁员中,就有5个是帮扶对象。”陈少波说。省出版集团大力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和产业就业以奖代补,督促指导贫困户劳动力务工就业,优先安置公益性岗位就地就业,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今年省出版集团投入帮扶资金35万元,实施复工复产奖补帮扶项目,推动促进贫困户务工就业、复工复产,帮助贫苦户克服疫情影响。
如今,“三业”帮扶在桥冲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机制,每年产生产业收益64万元,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多元。
村集体收入四年增长%
改善贫困户的饮水、住房等民生问题,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