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市场 >> 正文 >> 正文

收藏优质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大放送天眼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6/6

为加强林下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和技术培训,学习交流各地林下经济发展先进经验,9月2日至9月3日,全省林下经济培训班在黔东南州举行。培训会上,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福平副教授结合贵州实际作了“优质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的专题授课。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森林面积达1.5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9.95%。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农村产业革命的强力推动下,全省一边狠抓生态保护,一边探索绿色发展,各地根据资源秉赋,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让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真正产生效益。其中,林下鸡生态养殖便是重要的生态产业抓手。

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万亩,总产值超亿元。林下养殖面积.9万亩,其中,林下鸡.6万羽。林下经济规模、效益不断壮大。

科学的林下鸡生态养殖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饲养成本、消灭林间害虫,保护林木,给林木施有机肥,促进林木生长;另一方面能生产典型绿色的绿色无公害肉鸡、蛋鸡食品。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林下鸡生态养殖?

本次培训会上,张福平副教授从优质鸡苗选择、养殖条件、运输管理、鸡舍选址、日常饲养管护以及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讲解指导。

张福平副教授认为,发展林下鸡生态养殖产业需要充分考虑养鸡知识和技术,必要配套设施、资金保障、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敏锐的市场信息。

首先,优质鸡苗选择上,要明确肉鸡的分类。目前世界上肉鸡生产主要类型是白羽快大型肉鸡,如,艾维茵肉鸡、爱拔益加肉鸡,这两种肉鸡在我国肉鸡生产中占比很大。另外,还有集中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的黄羽毛优质肉鸡。在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肉鸡外观、肉质、营养价值、各地消费习惯和方式以及商品价值等维度。初生雏鸡选种上要“一看二摸三听”,通过观察雏鸡精神状态、手摸雏鸡膘情感受体温,听雏鸡叫声等。

目前,在贵州省各地林下生态养殖的优质鸡中,主要有、瑶鸡、良凤花、铁脚麻鸡、闽中麻鸡、贵州红鸡、长顺绿壳蛋鸡等贵州地方鸡种。这些品种适宜放牧、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速度中,毛色美观、具有土鸡特征、肉质细嫩、市场价格高。

在初生雏的运输过程中,专业的运雏人员与用具必不可少,同时,选择雏鸡出壳后12小时左右运输最佳,选气温适宜的时间,可采用空调车运输,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解决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及时入舍、强弱分群。

林地选择上,目前,林下养殖分为“果林散养”“山林散养”等模式,重点在于既有利于防疫,又要水、电、交通方便。选择高燥、干爽、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林地,地形要开阔整齐,地面坡度以1%~3%为宜。鸡场选择沙砂壤土最佳,沙砂壤土具有透气、透水性好,吸湿性适好性、抗压性强。同时要考虑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的水源要求。另外,鸡场选址必须遵守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不污染环境,同时不受周围环境污染。

锦屏县平略镇甘乌村林下养鸡基地。杨晓海摄

林下养鸡关键技术分为育雏阶段(0-4周龄)与育成阶段(5周龄-出栏)。

在育雏阶段(0-4周龄),雏鸡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在育雏应在保温性能较好的房舍内进行,充分保证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换气、饲养密度、光照、卫生环境等情况监控。育雏方式选择有地面育雏、网上育雏、笼上育雏。育雏前,要做好鸡舍及设备的检查与维修鸡舍及设备的消毒与准备、鸡舍试温、饲料及药品准备等准备工作。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上,先“开饮”再“开食”,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初饮,经长途运输的雏鸡,饮水中可加入5%的葡萄糖或庶糖、多维素或电解质液,以帮助雏鸡消除疲劳,尽快恢复体力,加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给初生鸡第一次喂料叫开食,出壳后24~36小时,开饮之后进行。

在育成阶段(5周龄-出栏),采用散养方式,搭建房舍,用于鸡只补料、饮水、夜间休息和防雨。4周龄时,将雏鸡转入简易散养鸡舍,并选择在温暖天气转群,转群前后补喂多元的维生素和电解质,转群后使鸡逐渐适应散养方式。同时要强化训练、定时补饲、做好防雨、防寒、防暑、除四害和清洁工作,防止野生动物侵袭。

此外,在疫病综合防治措施上,张福平副教授分别从球虫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鸡白痢、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疾病进行针对性讲解防治措施,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方春英

吴采丽

编辑唐怒娇游正兰

编审陈毓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