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牧场养殖产业蓬勃发展。
“巴镇万亩滩”品牌面粉受欢迎。
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
■新思想新征程新路子
记者路静文/图
昔日闲置的盐碱地,成功养殖出了南美白对虾;本地种植的小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创出了品牌,成为当地拿得出手的特色伴手礼;有机沙葱扎根生长,全新的沙葱产业生态园正在加紧建设……今年以来,海南区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优化种养产业结构布局,有序推进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发展,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海水虾“安家”盐碱地
今年7月底,我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兴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盐碱地里养起了“致富虾”。20万尾南美白对虾入住淡化育苗车间,开始了在黄河水中的淡化、成长之旅。
3个多月过去了,如今虾苗长成了啥样?11月23日,记者进行了回访。
在一棵树村盐碱水对虾养殖技术产业化示范园平方米的淡化育苗车间内,72个大型育苗池甚是壮观,氧气让池水上下翻腾,就是不见虾的影子。养殖员用渔网在池中快速一捞,十几尾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立刻“现了形”:当初仅四五毫米的小虾苗已经长到了七八厘米长,每一尾都白亮通透、活力四射。
“3个多月来,首批20万尾虾苗很适应,在黄河水中的淡化过程很顺利,成活率在90%左右,近期已经有经营海鲜的餐饮企业采购我们的产品,每公斤活虾能卖到元。预计在本月底、12月初就能上市销售,走上市民餐桌。”内蒙古兴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武丽介绍,“这一项目稳产后,不但能为国家盐碱地改造提供实践案例与思路借鉴,实现年产对虾6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万元,而且还能提供长期就业岗位40个、临时用工约人次。”
近年来,海南区重视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承包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延长生产链条,提升土地整体利用率;鼓励龙头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以现代农业引领产业振兴。截至10月底,海南区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
“巴镇万亩滩”创品牌
走进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巴镇万亩滩”品牌特色农产品展示区。万亩滩村驻村第一书记董莉正在清点一家企业订购的面粉产品,准备销售。
“这是今年我们村加工的新面粉。凭借面筋含量高、弹性好、制作出来的面食口感好等特点,5公斤一袋的面粉售价40元,10公斤一袋的面粉售价70元。”董莉介绍。万亩滩村所辖5个村民小组均沿黄河分布,全村以特色种植、肉羊养殖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实施了盐碱地改良项目,种植出来的小麦、大米呈弱碱性,口感好、品质高。
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成立后,于年专门注册“巴镇万亩滩”作为万亩滩村农家面粉的品牌,去年亮相呼和浩特市乌海印象城市展厅。因为品质好,今年的回头客更多了,截至10月底,5万公斤小麦加工出来的新面粉已经销售一空,非常受市场欢迎。
“我们和村里的小麦种植户签订生产订单,收获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不仅解决了过去种植户小麦加工难、销售难等问题,助农增收,去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今年的形势也很乐观,经济合作社加工的面粉不愁卖。”董莉自豪地说。
今年,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还新推出了礼盒包装的精品生态小麦粉,产品附加值很高,成为当地农区居民走亲访友能拿出手的特色伴手礼。
截至10月底,海南区8个行政村均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村企共建、有偿服务、资源利用等多种合作形式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7个。年,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收入总额.96万元。
与此同时,海南区不断提升农区居民合作社经营水平,加强示范社建设及联合社培育、扶持和服务工作,完善家庭农牧场名录管理制度,推进示范家庭农牧场创建,壮大经营主体队伍,提升整体联农带动能力。截至10月底,海南区正常经营合作社38家,家庭农牧场家,其中,示范合作社8家,示范家庭农牧场24家。
葡萄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有机沙葱扎根生态园、蛋鸡养殖初具规模、致富生物富硒蛋引领健康饮食潮流……海南区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以种植、养殖企业为龙头,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形成种植、养殖示范集群。特色种养产业的多点开花让海南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实。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区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