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s://m.39.net/disease/a_a6nr2nj.html检疫、清理、装车……9月5日,在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老顶沙生猪养殖场,村“两委”成员和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指挥着温氏集团的运输员将头生猪分批装车出栏,运往外地。“今年已经是第二批生猪出栏,共有头生猪出栏。”丹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洪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黄道乡依托山地资源禀赋和多年发展养殖产业的比较优势,综合采取“自养”“共养”“散养”模式,举全乡之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逐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书写了党建引领兴产业、强村富民迸活力的生动篇章。支部领航,“自养”模式促村集体经济增收“每天的任务就是清扫圈舍、给猪喂饲料,不得着太阳晒、风雨淋,每个月工资元,好着呢!”谈起现在的生活,今年60岁的白屋场村养殖场工人罗洪炎高兴地说,自己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而在发展产业的这条路上,白屋场村党支部这些年艰难探索。泥鳅养殖、香柚种植、油茶栽种……年以前的白屋场村一直在支部引领兴产业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都因产业管理不当、收效不明显,遗留了许多问题,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大不如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年2月,在村“两委”的反复考量下,白屋场村党支部研究决定顺应市场规律和群众诉求,选址兴建年出栏生猪头的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白屋场村生猪养殖场“我们目前已出栏三批生猪,经营性收入达余万元,现存栏头生猪。”白屋场村支部书记罗进军介绍,村“两委”选派了1名懂技术、懂管理的村干部参与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和销售,招聘了3名有养殖经验的群众入场务工,有效解决了养殖场“谁来管”的问题。同时,该村还探索“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兑付土地流转费、79户脱贫户(监测户)分红、养殖场建设费和遗留问题等资金40余万元,群众又重拾对支部的信心。得益于黄道乡党委的统筹调度和村党支部成功经验的示范带动,截至目前,黄道乡10个村均有生猪养殖场,或支部“自养”,或村企“共养”,或农户“散养”,年出栏生猪规模头以上的养殖场达15个,年来全乡出栏生猪头,现存栏生猪头。村企共赢,“共养”模式促村集体经济聚变“我们村和铜仁泰铭生态农业科技旅游有限公司合作,目前已出栏头生猪。”6月28日,在黄道乡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展风采以赛促干炼精兵”活动长坳村观摩现场,该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建华向10个兄弟村分享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原来,为丰富长坳村产业业态,拓宽乡村振兴路子,年,长坳村党支部将目光瞄准了见效快的生猪养殖业,引进龙头企业铜仁泰铭生态农业科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成年出栏2.4万头的生猪养殖场,目前已成功投入运营。“公司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和技术培训等,并进行回收。”杨建华介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养”,村集体代养每头生猪可获得-元的收益,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除了与铜仁泰铭生态农业科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黄道乡的大榜村、田坪村、黄溪村等5个村还与温氏集团合作,共同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企农融合,“散养”模式促村集体经济裂变九月的黄溪村喜相逢牧业生猪养殖场建设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泽富正和养殖场负责人罗世延了解施工情况,现场指导养殖场建设。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不仅村集体要增收,群众也要富,这是黄道乡村党支部一直秉持的发展理念,黄溪村党支部更是如此。多年来,黄溪村党支部领办的生猪养殖场收效明显,使得该村集体经济在黄道乡“独占鳌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48.5万元,现存栏生猪头。黄溪村党支部书记罗泽富指导生猪养殖场建设“我们想方设法拓宽群众增收的路子,带领、指导群众自主创业,黄溪村一直在探索。”今年年初,黄溪村党支部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策略,积极开展“寻雁归巢”行动,将在外务工的村民罗世延引回家乡,针对他想创业的想法积极对接政策项目、协调场地,建设年出栏生猪头的养殖场,采取“村党支部+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是黄道乡的生动实践。目前,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黄道乡发展50-头规模生猪养殖产业的家庭农场达22个,覆盖10个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编辑邓钺洁二审金忠秀三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