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每逢有人来场里购苗,60岁的黄建丁都会穿上胶皮裤,亲自下池舀起一碗鱼苗。手里的小鱼苗“噗噗”跳动,黄建丁满心欢喜,就像欢送孩子远行,他更坚信,它们会茁壮成长,帮助农民勤劳致富。
黄建丁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院校,已有30多年的养殖经验。这些年,他当过国企的技术员,也高薪受聘过民营企业的技术顾问,还曾受托前往印尼提供技术支持,他的多篇论文在国内水产专业期刊上发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技术“大咖”。20多年来,他潜心育种,不断培育出优质种鱼。他把鱼苗免费赠予农民,把养殖技术教给农民,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如今,他壮志未酬,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助力校园生态及乡村振兴发展。
费心费力数十年
培育一条好种鱼
年,黄建丁从漳浦来到漳州市鱼种场。彼时他踌躇满志,想在水产养殖业有一番作为。时任漳州市水产开发中心总经理黄廷河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漳州水产事业要发展,要靠养殖,得有好种。”那年,公司给了黄建丁尾鱼苗作为母鱼培育育种。他激动之余也有几分担忧:搞育种人工养殖可是个不小的挑战。那时黄建丁怎么也想不到,二十几年后,自己真能培养出数个经省海洋与渔业厅认定、并在全省推广养殖的品种。
人工孵化鱼苗不是简单事,不仅要有实战经验,也要有技术门槛。凭借千百次的实践,反复观察摸索,黄建丁终于掌握了虎头鲨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经过五年多试验筛选,他培育出了淡水虎头鲨,该品种经省海洋与渔业厅认定在全省推广养殖。
兴奋之余,黄建丁意识到要在育种这条道上继续走下去,仅靠现有的技术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不断借书、买书、看书,搜集有关淡水养殖的书,订阅渔业杂志,把书中从饲养到孵化的试验研究数据装进自己的脑子里。
年起,黄建丁把精力放在黑脊倒刺鲃(俗称光鱼)的培育上。这又是一次漫长的种鱼培育,多次实验,耗费了17年光景。
“繁育出一条优质种鱼,让养鱼的好养,卖鱼的好卖。”黄建丁的想法很朴实。然而,鱼类跟其他生物一样,要保持种质不衰就要不断坚持科学选育,过程中剔除衰退基因,培育一个新的良种至少要经历5代,少则近十年多则数十年,投入的精力无法统计,见效需要漫长的时间检验。为此,黄建丁在全市乃至全国广泛收集国内的光鱼品种进行培育养殖。
年起,黄建丁承包了漳州市鱼种场位于天口村的这片亩鱼塘。在这里,他设计上百组杂交组合进行实验比对。直到年,第一批人工孵化成活的光鱼苗诞生。那年,黄建丁已经58岁。
免费送鱼苗教技术
带动养殖户增收
黄建丁培育出的人工养殖光鱼,肉质细嫩鲜美,而且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好饲养。为推广良种养殖,他常给农民让利,听说有的养殖场养殖效果不好,就免费送上几十包鱼苗,让他们先养起来。
几个月前,长泰有位农民找到黄建丁,他由于购买劣质鱼苗,下塘后全死了。黄建丁深知,养殖户很难承受这样的损失。于是,黄建丁赶到当地鱼塘进行水质检测,并将一两百尾鱼苗免费送给该养殖户试养。平日里,黄建丁还自费举办养殖座谈会,邀请专家为大家传授养殖技术,跟大家交流最新水产市场的动向。除了高新区的养殖户,还有不少龙岩、泉州等外地养殖户也慕名前来参加。
如今,黄建丁人工培育的光鱼已投放至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在广西、广东部分城市上架的光鱼,有些就是来自黄建丁的养鱼场。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靖县船场镇,光鱼养殖面积多达亩,亩均增效两万元以上,每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多万元。
热心公益事业
以“鲤”相待美化环境
这些年,黄建丁除了钻研育种技术,带动养殖户致富,还十分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出资做了引水工程,解决了周边群众的饮水问题;在养殖场周边修了水泥路,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村民出行……为养鱼场所在的天口村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
在黄建丁的养鱼场里,还养殖了32亩锦鲤。经过他十多年的精心养殖,鱼塘中的锦鲤体型壮硕,色泽显眼、纹理各异。“锦鲤不仅色彩斑斓,赏心悦目,对于促进水质改善,清除污垢具有重要作用。一池锦鲤既能为乡村生态环境添彩又有着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年起,黄建丁先后向龙海、南靖、平和、漳浦等地乡村、景区以及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艺术实验学校、闽师大附中等学校捐献了价值多万元的锦鲤。他盼望着,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助力校园生态以及乡村振兴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