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坚守初心使命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1/25

学思践悟走向未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宁启文

年10月,在延安山窝窝插队7年的习近平被批准上清华大学,梁家河乡亲们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习近平动情地给大家说:“要不然我不走了,继续留下来干。”这话,他是第二次说了。年招考工农兵学员,他没报名,别的知青劝他说:“74年是个机会,万一将来政策变了,不再允许招生,你可就上不了大学了。”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还说:“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人生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总书记当时的回答今天看来仍然震撼人心!从中我们能看出总书记对老百姓、对农村农民的情怀。

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重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深刻感悟总书记真挚的“三农”情怀,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博大精神和丰富内涵,促使我们在抓好学习、带好队伍、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方面走在前、作表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我体悟至少有三方面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养成。

一、学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

这是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中饱含的价值观。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起点是梁家河,他在那里体会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跟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上海近1年,中央高层5年,之后在党的十八大当选总书记,一直对农民念兹在兹,把农民当亲人,爱农、为农、重农、兴农,为全党上下树立了榜样。“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我们要做“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就要对标总书记,深刻感悟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把“三农”事业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无怨无悔为“三农”事业“献终身”。

二、学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胸怀和担当

韩长赋部长经常讲,“三农”工作,不管谁干,只要是为农民办好事,我们都欢迎。这体现的是格局,是大局观,也是全局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书记和党中央把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交给我们,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联合各方、调动各方、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向心力;另一方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钉钉子精神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用知重负重的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学习立根固本走向未来的本领

这是方法论。本领高强,方能克敌制胜。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机构改革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检视自己,思想观念和工作本领还能否跟上形势发展,是不是有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这迫切需要我们学好用好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搞对头,用战略思维把握全局,用辩证思维解决矛盾,用历史思维锤炼耐心,用创新思维推动发展,用底线思维守牢底线,提高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本领和能力。

总书记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把精彩的答卷书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站得更高的姿态、以看得更远的谋略、以想得更深的思想、以抓得更实的作风,奋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以科学理论指导乡村振兴实践

中央农办秘书局李冠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和指导性。通过学习论述摘编,进一步体会到了总书记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的宏大格局和战略视野,进一步领悟到了总书记求真务实、变革创新、善于化解矛盾的辩证思维和高超艺术,进一步增强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

一、学习总书记对我国国情农情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

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既有他七年知青岁月、几十年从政经历的实践结晶,也有他长期思考“三农”工作、不断探索乡村发展规律的理论积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传承了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农村、始终依靠亿万农民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仅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当好了“压舱石”,而且为应对外部形势风云变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学习总书记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增强研究制定政策的前瞻性

回顾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他在福建工作时就创新性地推进扶贫工作,在浙江主政时提出“两山”理念、主推城乡融合,许多思想都具有非凡的超前性、前瞻性。担任总书记后,他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三农”事业发展进入到全新境界。在读总书记重要论述时,能够深深感觉到他对城乡发展规律、对农村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因此要学习总书记超前谋划、开拓引领的大思路,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农”发展全局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习总书记统揽全局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性

总书记在“三农”重大战略问题上定向把舵,看得准、拿得定,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年当粮食实现“十连增”、“是否坚持粮食自给”的争论有所抬头时,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一锤定音,不争论,让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战略问题上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因此,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政治智慧,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党的“三农”政策贯彻好、执行好。

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工作思路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徐晶莹

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掌握,审视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更增强了做好“三农”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的自觉性。

一、对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三农”工作、推进“三农”工作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认识更加清晰明确

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对“我是谁”“为了谁”的认识更清晰了;通过学习,掌握了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工作,谋划和推动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学会了方法论,当面临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的挑战,工作中再遇到困难时,心里不怯了、更自信了。

二、对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全局性、战略性、历史性重大问题的认识更加系统全面

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必须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和认识,时刻牢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任务;必须从历史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推进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对用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的需求更加迫切和有针对性

不少同志结合自己在日常政策研究、项目管理、调查研究、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离退休干部难题、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自觉认识和运用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六种思维”的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对农业农村发展中“农民被上楼”“土地被流转”“宅基地被侵占”等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升了,掌握了客观研判、正确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的理论武器。

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入脑入心,把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的力量在工作中延续,以更大的激情、更足的干劲儿投身今后的“三农”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三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生活多年,又担任农业大县的县委书记多年,他对“三农”工作有朴素、浓烈的情感,这是他的初心。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一直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