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色彩衢州肥美稻田蟹稻渔生态养殖喜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6/28
白癜风刚开始图片 https://m-mip.39.net/m/mipso_7388212.html

稻田里颗颗谷穗饱满壮实,地笼中只只螃蟹体肥爪壮。近日,在柯城区姜家山乡前昏村的吴家家庭农场里,通过“稻渔共生”模式种养的水稻和螃蟹都喜获丰收。

稻穗随着秋风摇曳,“沙沙”作响,一眼望去黄澄澄的一片,满眼“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好景象。

别看水稻连田成片,其中还暗藏玄机。

吴家家庭农场采取“稻渔共生”立体种养模式,稻养蟹,蟹养稻,相互依存,优化稻田资源配置。走在田垄上,总能看到个头喜人的河蟹“横行”于稻田之间。

据了解,本在外地工作的农场主吴慧年1月回乡创业,创建柯城吴家家庭农场,专业养殖大闸蟹。年成立衢州跃进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商标“跃进湾”,同时采用新的养殖模式——“稻渔共生”。

目前,农场“稻渔共生”种养总面积为亩,其中水稻螃蟹共养面积80亩。在该模式下亩产量水稻达到斤,螃蟹斤,亩产值达元。

除了稻蟹共生,年吴慧和他的团队又开始研发水稻螃蟹、小龙虾轮作的养殖模式,亩产值超出0元,增收元。

吴慧说:“农场‘稻渔共生’的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虾蟹为稻田除草、松土,稻田为虾蟹提供食物,可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果。”

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叶霆说:“‘稻渔共生’模式,不仅可以稳定种养面积,通过水产品的养殖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老百姓种粮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稻米的品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稻田间,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在收网,“我们的螃蟹从9月中旬到12月都有产出,平均一天要收三四十个网,重量大概三百多斤,产量还挺高的。”家住附近的汪志刚现在是农场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离家也近,很方便。

如今,吴慧的农场带动了周边23户养殖户共同致富,让全村每年增收万元。农场除了对外供应农产品,还开设了农家乐。割水稻、捉螃蟹、挖番薯、扎稻草人……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吴慧告诉记者:“我们农场一到周末就爆满,工作日都有很多人过来,周末要来玩最好提前预约。”

终审:崔岩

审核:朱定

记者:朱之悦章云钊

编辑:朱之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