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百年目标、全党使命。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采取超常规、革命性的手段推进产业扶贫。到年底,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成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省。
在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下,贵阳市“一切工作都向脱贫攻坚发力,一切工作都与脱贫攻坚融合,一切工作都为脱贫攻坚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乘势而上,主攻发展“五子登科”(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主导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再度向贫困发起总攻。
有着“千里乌江源”之称的清镇市流长乡,因地制宜,结合区域海拔、气候条件,克服喀斯特地貌耕地少、土层薄、土壤肥力低等条件限制,围绕刺梨基础产业不断探索,从“一业”到“多业”、“单方”到“复方”无限叠加N个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1+1+13”复合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绿色山地新农业发展之路。
年,流长乡余户1.2万余人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增收余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实现脱贫。
清镇市流长乡黑土村的刺梨基地。
“刺梨+蜜蜂+黄豆”,拓宽群众增收路子
一丛丛低矮的刺梨蓬布满山野,一簇簇犹如小花的绿叶在刺梨树枝头错落有致绽开,给这个特殊的庚子年春天增添了几分盎然生机。刺梨蓬下,不少村民正在打枝、锄草。一排排有序摆开的蜂箱上,热闹的蜜蜂从山野间的菜花地、野花丛衔蜜归巢,欢快地进进出出。
这是3月8日,笔者在清镇市流长乡黑土村亩刺梨基地看到的景象。
“我家种了50亩刺梨,现在有50箱蜜蜂,今年我还打算再增加个头十桶,再在刺梨地里种点老虎姜。”正在打枝的村民张大辉说,收入十来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别看这些石旮旯地,再过几个月后它就会产生叠加效应,一块地里有几份收入,一年每亩地搞个块钱不成问题。”正在基地里放蜂养殖的流长乡油菜村茂根百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堪茂根穿着防护服,一边查看蜜蜂情况一边信心满满地说,“搞刺梨林下养蜂和刺梨、黄豆种植,我觉得非常好。自己算了笔账,合作社种植刺梨亩,挂果后,刨去成本每亩刺梨可以净赚元,加上蜜蜂的收益分红,比种包谷划算多了。”
村民在查看刺梨蓬里蜜蜂养殖情况。
“遍山石旮旯,泥巴没几坨。要想吃大米,除非背背箩。”这首当地人因环境致收入一度困难而流行的打油诗,对于土生土长的张大辉来说并不陌生。黑土村和乡境内的其他村一模一样,地处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石漠化严重,耕地少,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常年广种薄收……
谁曾想到,几年前这个年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的村庄,依靠刺梨等特色产业,复制“1+N”产业复合发展,而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以上,部分种养殖大户年收入直接突破10万元大关。
这一切的改变,得从流长乡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抓“1+1+13”复合式山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说起。
“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土壤肥沃的坝子珍贵且稀少,想规模化发展产业,还得盯住这一座座大山。”流长乡副乡长邱文明介绍说,推广种植刺梨产业之初,得到广泛赞同,群众积极性高涨。但如何以短养长,乡干部有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来找到贵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考察,并在前期已有的刺梨基地实验后,山上不仅适合种刺梨,刺梨花养蜜也确实有效。
“在流长乡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种植的刺梨维生素C含量是其它地区的1.4倍,在刺梨下养殖蜜蜂,以刺梨花作为蜜源花种酿造的蜂蜜非常优质,比人工授粉和普通花源酿造的蜂蜜品质保障更好、药用价值更高、保健效果更优。同时,刺梨花利用蜜蜂授粉可增加刺梨果产量和质量。在刺梨地里套种不差于玉米地套种的本地黄豆,黄豆的根瘤菌含氮特别高,氮肥对果树生长大有好处。”邱文明介绍说,本地黄豆还可以为乡里的另一个优势产业——沙鹅豆腐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材料。
说干就干,在技术专员和大户的带领下,在乡干部的动员下,流长乡老百姓纷纷在自家地里种上了刺梨。
截至年底,流长乡完成规划种植刺梨1.5万余亩,部分套种本地黑腰细黄豆。蜜蜂养殖由乡政府组织开展免费技术培训,统一“苗乡送春归”蜂蜜品牌销售,共发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示范养殖蜜蜂余箱,年产优质蜂蜜公斤左右,实现年产值余万元。
沙鹅豆腐晾凉之后就将进行熏制。
“‘刺梨+蜜蜂+黄豆’套种套养模式不仅降低了老百姓发展农业产业化种植的收入风险,也保证了沙鹅豆腐生产原材料的提供。”沙鹅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张军说,沙鹅豆腐是流长乡一大农特产品,在贵阳、清镇地区都有一定知名度。就刚过去这个春节,全村就卖出去2万多斤沙鹅豆腐。
据了解,沙鹅豆腐已经传承上百年历史,使用当地祖祖辈辈传统种植的黑腰细黄豆,辅以村南面一股日流量数百立方米、经专家考证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矿物质的山泉水,加之本地香椿木做的箱子,家里自酿的老坛酸汤,手工摇晃滤浆,本土苞谷核烘烤。做出来的豆腐举过头顶落地弹起不碎,吃在嘴里密实细嫩、棉扎浓香,价格比普通豆腐高出一倍。
“现在由乡政府引导搞产业套种,解决了原材料问题,按沙鹅豆腐的生产技术,年销售可达万元,还不算豆渣养出来的熟食料猪的收入,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自然更高了。”张军说。
兴隆村养牛大户胡攀勇饲养的肉牛。
“养牛+蚯蚓+蔬菜”,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刺梨+蜜蜂+黄豆’套种套养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为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沙鹅豆腐提供了大量的黄豆,增加果农、蜂农、豆农的收入。这种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向有限的土地要‘空间’,‘一地生多金’的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还可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流长乡党委书记曹兴亮告诉笔者,当地用含有大量有机物的蚯蚓粪来浇灌刺梨,提高了刺梨挂果率,形成了一个从一产到多产、单一到复式助推脱贫攻坚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曹兴亮提到的“蚯蚓粪”,是流长乡党委、政府围绕刺梨产业发展科技提升,在肉牛养殖大村王院村按照“1+1+13”复合式山地农业发展模式,启动试验新衍生出的复合式产业。
这两天,兴隆村的首个蚯蚓繁种基地正在进行第一次蚯蚓采收。
“我们引进的这个蚯蚓种,主要是通过牛粪养殖,一头牛的牛粪一年可以养35斤蚯蚓。”王院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奇介绍说,兴隆村的养牛大户比较多,所以第一个项目便落在了兴隆村养牛大户胡攀勇的牛场旁。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玉坤介绍,肉牛养殖是流长乡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点之一。其中,养牛大村王院村年的肉牛存栏就达余头。养殖产生的牛粪40%还土,养殖户自行售卖或无法收集的占5%,余下的55%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置,将会形成污染,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巨大压力。
蚯蚓将进行第一次采收。
经多方考察学习,年初,贵阳市商务局派驻王院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李奇协调启动资金5万元,发动10余户农户先期实验播种养殖蚯蚓。其中,兴隆村村民胡攀勇成为了新发展模式的带头人和先行者。
“牛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是蚯蚓生长的沃土。用牛粪养殖的蚯蚓,产量高、体型大,可以用作鱼饵、制作有机肥等,而且蚯蚓把牛粪消化以后产生的蚯蚓粪含有大量的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用来种植蔬菜也可以提高蔬菜品质。”唐玉坤介绍,在探索尝试发展“肉牛养殖+蚯蚓养殖+蔬菜种植”发展复合型产业的过程中,流长乡积极协调农业企业合作,蚯蚓种和技术由贵州黔农汇公司提供,产品也由企业收购。
年9月,胡攀勇的牛场旁开辟了一片平方米的牛粪地,投放下斤蚯蚓种。
“预计这次能采收到斤蚯蚓,扣除斤蚯蚓种,其余的全部由企业按7块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售卖到花鸟市场做鱼饵。”李奇说。
“以前牛粪不好处理,现在用来养蚯蚓,还能有不错的效益。”胡攀勇养牛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头,春节卖掉一部分后现在也有二十几头存栏,“一头牛的平均利润在几千元,蚯蚓消化了牛粪,变成了有机肥,又可以卖掉。全部加起来,每年能有将近三十万元的收入。”
“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可以形成一条既促进农民增收又改善生态环境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即可变废为宝,实现效益互补,风险规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达到‘1+1+13’的效益。”唐玉坤说。
凹河村沿河两岸盛开的樱桃花。
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
流长乡是清镇市的一个边远乡镇,农业大乡,地处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石漠化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0.9%,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广种薄收。传统农人用传统农法从事传统农业,一家人几亩地一年也没多少产出,一年做来不够一年吃也是常见的事情。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兴起,乡党委政府经过科学的考察论证,科学地、有机地依托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树——刺梨形成产业,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将蜜蜂、石漠化、农家乐、观光业,肉牛、蚯蚓、果蔬等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围绕一个基础产业起步,实现了从“一业”到“多业”,从“单方”到“复方”的转变,拉长了产业链条,抬升了产业发展附加值,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复合式的绿色产业发展和扶贫之路,破解了石漠化山区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的问题。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这个基本盘的工作成效。
“按照贵阳市‘五子登科’主导产业和清镇市‘枫、蔬、果、茶’四大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部署,目前,我乡种植完成元宝枫0亩,拟种植韭黄、车厘子、蓝莓等高效经济作物亩。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山地特色,在‘1+1+13’复合式山地农业发展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把全乡产业有机叠加整合起来,让产业扶贫更精准、更高效,用产业发展带给群众的实惠来检验脱贫攻坚成果,让这一方水土真正养育起这一方人。”曹兴亮说。
“你是谁?为了谁……”笔者采访结束即将离开时,随行的油菜村茂根百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堪茂根手机铃声响起:“喂,堪总,你现在在哪里噢?我是凹河村支书胡家祥,跟你商量个事,凹河两岸的上万亩樱桃花今年硬是开得好很,赶紧给我们分过五几十箱蜜蜂来。现款哈!”
通讯员王兴春
编辑游正兰
编审陈毓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