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打好特色组合拳做好职教排头兵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1/22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果树教师吴琼,在重庆市级深度贫困村为高职扩招学生进行果树栽培实用技术的田间授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贫困山区要以生态环境为产业资本,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环境产生的价值。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现代技能型农民,这就为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派出名教师直接参与的帮扶战队“教授战队”,个个都是“田保姆”“禽保姆”,画好学院与地方发展的“同心圆”,把扶贫论文写在农家小院、扶贫车间和田间地头。

经过5年结对帮扶,学院于年顺利完成重庆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巫溪县天元乡新华村和万春村,土城镇土城社区和红池坝镇的帮扶任务,帮扶户贫困户,人脱贫,帮扶地区产业稳定发展,铺就一条条脱贫之路、富裕之路、小康之路。

车间扶贫——

天元乡的“腊肉革命”

位于大宁河上游的巫溪县天元乡是重庆市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山大地贫,当地有“九山一水”的俗称。

教师谭鹏昊年被选派到万春村做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村里土地瘠薄,交通闭塞。谭鹏昊用一个多月走访完全村户家庭,发现万春村农产品交易量几乎为零,老百姓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但万春村虽然产业发展薄弱,生态环境却十分优越,因此猪肉品质很好。农户家中的猪养大后就做成腊肉满足家庭一年的需求。

“何不办个腊肉加工厂,将优质农产品转变为商品销售,让老百姓增收?”谭鹏昊动起了脑筋。

“办加工厂?搞得成不?”“得不得亏哟?”在腊肉加工厂筹备前期,当地干部群众缺乏信心。在谭鹏昊的带动下,村干部入股和贫困户用猪入股筹集65万元启动资金,当年即生产腊肉、香肠约3万斤,产值万元;股民分红34万元,54户平均增收元,带动39家贫困户脱贫。

村民尝到了甜头,纷纷要求入股。年,村里扩建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吸纳户农户入股(其中贫困户61户),股金万元,“以猪入股”的贫困户13户;带动余户发展养殖,安排当地村民务工余人次,年产5万公斤腊制品,销售余万元,纯利润万元,实现全村脱贫摘帽,万春腊肉加工扶贫车间被巫溪县认定为“扶贫龙头企业”。

不仅如此,两年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老师们还在天元乡推广了“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生猪集中养殖技术,帮助村民改造年出栏生猪头以上的养猪场3个,带动农户散养生猪0头;并完善了“猪粪收集—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立体农业循环链,腊肉生产配方、低盐腌制和熏制腊肉技术等;搭建了“三峡绿色农业电商服务平台”,创新“智慧+服务”销售“微腊肉”,形成了“学校全程技术指导、家庭农场负责生态种养、农业企业负责加工和销售、乡政府负责基础设施投入”的腊肉产业机制。

稻渔共生——

打造绿色产业和“稻渔双收”

“周老师,水里的鱼有些?该怎么办才好?”4月28日,大林村村民黄清平手拿手机,对着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正在“田间微课”线上讲课的周亚老师咨询。

黄清平原是大林村的一户贫困户,在学院“稻渔共生”项目的帮扶下,养了5亩稻渔,一年可收入上万元。遇到技术问题,他可以打开“田间微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