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牛场粪污太多怎么办这样处理省钱又省心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2/9
李从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50804/4671426.html

经营牛场,除了日常操心牛的育肥,生产之类的问题外,粪污处理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相比其他养殖,养牛业可以说产生的粪污最多,处理难度也最大。

身边很多养牛人都是雇人花钱去清理的,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牛粪也有它的用处,如果利用好了,说不一定就是另一条财路[]

高温堆肥(适合散养户或小型牛场)

在牛粪量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方法,适宜于30头以下规模养殖场,主要通过厌氧发酵的堆肥方式进行。

在堆粪场铺一层厚10cm-15cm的细草,以吸收下渗液体,然后将牛粪堆积成条垛状,表面拍实、抹平,再用泥或黑色塑料膜封好。1个月后,人工或用机械翻堆一次,再重新堆好。

用同样的方法封严,达到完全腐熟。夏季约需2个月,冬季则需3至4个月。完全腐熟的标志是粪便不粘手、转化成质地均匀的黑褐色物质。

牛粪在堆粪场堆积发酵是经过一个60℃以上的高温过程,能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粪污中的多种成分能转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有效养分,即成为有机肥料,可直接施于设施农业栽培或农作物种植。

堆肥处理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量稍大、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生产有机肥(适合中大型牛场)

这是一种利用牛粪,经预处理、装池、翻堆(供气)发酵,生产专用有机肥的技术。适宜50头以上,养殖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场。

该技术具有处理量大,无害化处理彻底,有机肥用途广泛的优点;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前期投入大,主要通过有氧发酵方式进行。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牛粪加工有机肥工艺利用添加秸秆、稻糠之类的农作物作为填充料,然后再撒上生物菌种剂,通过翻堆机腐熟发酵,1~2d翻抛一次,一般7~10d可完全腐熟,制成国家标准有机肥料。

水分的控制

发酵牛粪的时候水分控制含量应该在40%-65%。而其判断的方法便是用手紧握一把物料,指缝见水却不下滴且物料落地便散为最佳状态。发酵期间水分少便会发酵得慢,而水多又会影响其物料的通风,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水分。

发酵温度的控制

牛粪有机肥原料发酵的初始温度可控制在15℃以上较为合适(四季可作业,不受季节影响,冬天尽量在室内或大棚内发酵),而物料发酵升温控制在70C℃~75C℃以下为宜。

供氧措施

牛粪发酵有机肥原料期间是需要好氧发酵的,因此在发酵的时候需要2~3d利用发酵设备进行翻抛(翻抛设备:槽式翻抛机、移动翻抛机),以便达到供氧目的。

此种情况如若不重视很有可能导致厌氧发酵而产生臭味,从而影响肥料效果。

牛粪原料发酵的时间

牛粪有机肥原料发酵一般在堆积48h后,温度升至50-60C℃,第三天可达65C℃以上,而整体原料的发酵在15~30d内完成,当物料呈现黑褐色,表面有白色菌丝出现说明已经发酵完毕。

利用牛粪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干牛粪,经堆积、升温发酵、接种、覆土以及出菇管理过程,生产双孢菇的技术,以提高牛粪利用率,增加附加值的生产模式。适宜不同规模的养殖场。

堆积处理

在干牛粪中加入3%~4%石灰混合均匀后,加水拌湿,调节含水量至70%~75%,将牛粪堆积在室外,料堆宽2~3m,高1m,长度因地势而异,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发酵,堆积发酵时间为7~10d。

发酵

将发酵的牛粪堆放在蘑菇栽培床架上,堆放厚度为30-40cm,并压平整料面,关闭门窗,自然升温,当培养料内温度上升到48C℃~52C℃时,维持1~2d。

然后,通入蒸汽升高温度,使培养料内温度到60℃,保持6~8h,然后,停止通入蒸汽,降低温度培养料内温度,当温度下降到48℃~52℃,维持3~5d,每天通风1~2次。

播种

当料内温度下降到26℃时开始播种,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轻压菌种,使其与培养料充分接触好。

然后,关闭门窗,保温保湿发菌,3d后,菌种开始萌发并消化牛粪;

已开始生长时,适当加大通风量,增加新鲜空气;经过7~10d,当菌丝已生长布满料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料面水分,并将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止菌丝在培养料表面徒长。一般接种18~20d,菌丝可长到料底部。

覆土

选择前茬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田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或者取山林土壤。

土壤要求保水和通透性好的壤土,将土壤打碎成细颗粒,直径1.0cm~1.5cm,并在土壤中加入1.0%-1.5%的石灰粉拌匀,调节pH至7.5左右,或以泥炭土,泥炭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和通透性,是最理想的覆土材料。此外,还可将泥炭土与耕地土壤混合使用。

当菌丝长满料层,并从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土。覆土方法是:

将2/3粗土粒盖在料面上,厚度为2.5cm~3.0cm,再覆盖细土粒,厚度为0.8cm~1.0cm,使覆盖土壤的总厚度达到3.5cm~4.0cm即可。

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的3d内,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使土壤呈湿润状态。之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土壤中生长。

若土壤含水量较高,湿度大时,应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防止菌丝徒长,在土表形成气生菌丝,影响产量和质量。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

这是一种以牛粪为原料,通过蚯蚓养殖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蚯蚓和蚯蚓粪的技术。

主要是利用EM原液对牛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

方法如下:

架堆

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cm)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cm厚),

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原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10kg兑水kg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

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

如果用%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d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12d)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EM稀释液。

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d进行1次;

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其他处理方法

“氧化塘+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

湿地上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细绿萍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场所。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其分解物又成为水生生物的养料。

收获的水生植物又可以作为沼气原料、肥料或草鱼等饵料;

水生动物及菌藻随水流入鱼塘作为鱼的饵料。通过微生物与水生植物的共生互利作用,使污水得以净化。该模式与其它粪污处理设施比较。

优点是投资少、相关设备维护保养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