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孔村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2/9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而办好农村的事情,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近年来,孔村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引导村民“抱团取暖”。特别是两委换届工作结束后,新上任的村两委成员摩拳擦掌、比学赶超,纷纷结合自身村庄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实际情况,时刻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作为自身奋斗目标,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掀起了一股干事创业的新浪潮,走出了一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村集体收入在与日俱增的同时,农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乡村的环境更加焕然一新了,一曲曲乡村振兴协奏曲正在这里上演着。

党建引领强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真正达到立体化循环利用有限资源的双赢效果,孔村镇臧庄村垃圾处理站的立体化运营模式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一走进臧庄村垃圾处理站,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那堆积如山的厨余垃圾,但在轰鸣的机器声前默默干活的几抹身影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是臧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惧天气的炎热和气温难闻的垃圾,有条不紊地手拿工具将餐厨垃圾推送进发酵处理设备中,那“行云流水”般的“神”操作让记者看的目瞪口呆。只见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成堆的腐臭垃圾摇身一变成了蚯蚓的“美味佳肴”。在蚯蚓养殖基地里,不光处理后的厨余垃圾成为蚯蚓的“盘中餐”,而蚯蚓粪也化身为营养价值颇丰的肥料。

如此低碳绿色循环模式,在为美化环境“增装添彩”的同时,还增加了臧庄村的集体收入和村民个人收入,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据臧庄村党组织书杜恒堂介绍到,“我们村坚持党建引领,专门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十农户”模式,将镇域内的秸秆和餐厨垃圾回收至这里,通过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将厨余垃圾和粉碎后的秸秆共同发酵后变成蚯蚓的“营养源”。通过这种新型发酵分解方式,不仅可以消耗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厨余垃圾,而且蚯蚓产生的粪便也成为抢手的有机肥,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肥、变废为宝。不光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大家对郭柳沟村紫柳河的第一印象,谁又可以想象到这里原先是多么的脏乱差,人人避而远之,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垃圾场。而现在的紫柳河,不仅表面“风光无限”,“内里”也“蕴含宝藏”,成了村民致富笑开颜的“甜蜜饯”。

当记者来到紫柳河时,冲击视野的就是那花开争艳的荷花、随风“摇摆”的荷叶和河道中“愉快玩耍”的鱼虾,好一幅江南水乡般的画卷缓缓展开。谁能想到,这块看似不起眼的河道,却是一个虾藕生态立体种养基地,里面有长势喜人的水果莲藕、“疯狂成长”的鱼和龙虾,在为人们外出游玩增加景点的同时,也为村民致富添了一把“火”。“我们村为了谋划产业发展,通过多方外出考察学习,意识到虾藕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优势所在。在整治河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源优势,在已经开发利用好的水面上投放鱼苗尾、龙虾尾,种植水果莲藕五亩。经过前期网络宣传,我们的莲藕早已被预定销售完了,村民前期辛苦栽种和养护所付出的汗水也即将得到‘丰收’啦”郭柳沟党组织部书记朱传德说道。

“多元开花”促振兴

产业兴旺发达,才能致富千家万户。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立足本地实际,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作为长期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营生的乡村来说,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自身的“涅槃”发展,孔村镇的多个村庄走出了自身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提起畅销的猕猴桃,很多人脑海中回想起来的就是有点刺刺的绿皮果实,那如何将“大众版”的猕猴桃改良后成为水果届的“新宠儿”来致富呢?孔村镇孙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的奇异莓种植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孔村镇孙庄村奇异莓种植基地里,记者远远地就看见碧绿的藤蔓下悬挂着状如红枣般大小的果实,仔细一看果实表面异样光滑,触摸起来的手感十足。而合作社成员在欣赏自己“胜利”果实之余,也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果实长势的查看和记录以及杂草的清理工作等。虽天气炎热,但大家干劲十足,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据了解,这种水果叫奇异莓,又名软枣猕猴桃,不光看起来“诱人”,吃起来更是色香味俱佳,市场价格不菲,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现已成为大城市水果超市上的“新贵”。孙庄村为了打破长期靠天吃饭的局面,专门成立了孙庄村奇异莓合作社,种植了30亩奇异莓,村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或者打工挣钱的方式来赚取收益,不仅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还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的收入,走出一条合作社和村民共赢之路。

而对于值金寨村来说,种植核桃、花椒和谷子等有着多年种植历史,但因为天气、品种以及销路等各种原因,一直没有给村民带来相应的收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值金寨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品种的选取、种植期间的管理到后期的售卖,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值金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不光帮助收购本村村民的“杂粮”,还带动辐射周边好几个山区,真正将发动群众的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消费帮扶”这种新型方式实现了共创共赢。截止目前,该合作社已经连续卖出近20吨绿豆、小米。

“我这个岁数的,都不能出去打工了,自从来到我们村里的这个合作社,不仅能打点工挣点钱,还能学到农作物管理经验,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呀”值金寨村驻村村民赵玉英乐呵呵的告诉记者。

“一枝独秀,不如众秀”。胡坡村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将村里零散土地集中起来,集约化种植谷子、黄芩和桔梗等,村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和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实行农作物收益分红的方式,这样既保障了村民的收入,又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为土地高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了一条理想途径;北毛峪村抓住中药材种植“火爆”的形势,结合村里土地富含养分的实际情况,依靠土地、人力优势将村内零散土地集约化种植近亩黄芩和亩左右的油牡丹,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集体种植还是自主种植黄芩的队伍中。这种“集体+个人”的种植方式,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增加了村民收入,减轻了村民的劳作负担,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稳天下安,农业兴基础牢,农民富国家强。孔村镇积极依靠基层党组织力量,将分散的人、地、房、生态等要素有序组织起来,在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正不断被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得到了有效释放,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良性发展,党支部领办体合作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擘画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