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锋
“甘肃省农科院平凉红牛良种中心建设项目落户泾川,在鼎康肉牛育肥场正式开工建设。”泾川县党原镇唐家村养殖能手唐生福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不已。他所在的唐家村养牛小区已经运行20多年,共有21个牛棚,年村上依托小区成立了牛犇养牛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0多人,牛存栏量多头。“我原来养了2头牛,今年政府补助了1.5万元,我又买了两头牛,4头牛每年最少可以收入2万元。我这生活越过越‘牛’了。”唐生福告诉笑着说。
产业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乡村振兴。泾川县以果品、畜牧、蔬菜三产融合、特色发展为方向,打好组合拳、画好同心圆,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泾川县党原镇完颜洼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西瓜,至今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镇村两级因势利导,借助去年建成的双千亩果品园区,引导果农套种了绿色、无公害的西农8号、丰抗88号等西瓜优良品种,并扶持带动58户贫困户种植,每亩补助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改成每天都会到西瓜基地转一转,看着日渐成熟的西瓜,他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西瓜是4月份种植的,长势非常好,开园之后每亩能产斤,每亩收入就达4元左右,我们村群众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西瓜是完颜洼村群众的特色种植业,党原镇赵家、吊沟、陈袁、樊家、湾口等村群众的支柱产业则是苹果,全镇现有果园亩,其中赵家村的挂果园面积达到亩。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镇村两级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富原红果品公司,累计建成维纳斯黄金苹果基地亩,实现了龙头带动、群众务做、促进增收。正在果园里锄草的果农赵贵合,他细算了一笔收入账,“政府对果园管理投资力度比较大,我们的信心也高,我的10亩果园现在套了12万袋,如果果品行情好的话,今年收入10万元没问题。”
螺丝菜,又名甘露子、地牯牛,食药兼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党原镇樊家村立足产业扶贫和群众增收,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成螺丝菜基地亩,在塬区露地蔬菜种植上实现了新突破,对促进群众增收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蚯蚓不仅可以入药,还能从中提取出有抗癌血和溶栓作用的成分引激酶。泾川县泾明乡沟门前村村民薛仓成经过多方考察,在全县范围内首次引进蚯蚓养殖技术,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形成了新的生态循环链条,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他养殖的第一茬蚯蚓已经销售,实现收入3万多元。
产业兴旺,农民富裕。泾川县紧盯脱贫攻坚和群众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果转型、牛扩量、菜提质”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培育果品、瓜菜、养殖等多元增收产业,现代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焕发勃勃生机。目前,全县新栽果园多亩,补植补栽0多亩;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扶持引进良种基础母牛头;计划新建的座钢架大棚,完成拱杆搭建和扣膜等后期工作,83座日光温室已全部建成投产,设施蔬菜种植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