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了大门入口的文化墙介绍,看不出来是这里是养羊的。基本上没有闻到养羊的那种味道”,毕节市大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志国现场感叹道。11月10日上午,参加全省“三农”重点工作调度暨产业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的代表来到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的甲化村,广大代表对该养羊基地的环境绿化、养殖模式、利益链接模式等给予了肯定。
圈舍里正在抢食的羊儿
羊圈里面,一只只肥壮的羊儿正在“咩—咩——”的叫着,看到来自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群众王眼,羊儿叫得更欢。顺着围栏投下羊食,之后又忙着打扫羊圈,王眼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公司到家,坐车就5分钟,工作环境也不错,每个月工资元。”王眼告诉记者,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是移民到中和镇雪花湖社区的,至今已经来公司上班一年多了。“住房很漂亮,工作也有了,还可以照顾家,这样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哩!”王眼一边给羊子打针,一边向记者吐露心声。
俯瞰贵州省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养羊基地
王眼只是在该公司上班的当地数百名工人之一。
三都县“水家桑羊”产业扶贫集中养殖示范项目,占地面积亩,总建筑规模5.3万㎡,由贵州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和政府整合资金共同投入建设,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其中,政府投资.59万元,企业投资万元。目前,“水家桑羊”的养殖基地种羊场存栏种羊1.34万只,年出栏羊3.15万只以上,是贵州省内最大的生态种羊场。
项目采取“1+7”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将量化到镇、到村扶贫资金“飞地”集中投入示范园养殖基地建设,实现全县六镇一街道68个贫困村户人贫困户利益联结分红。解决常年务工名(含贫困及移民人口人),年均收入3.6万元以上;季节性务工人,年均收入1万元以上。
据了解,该公司采取包种羊存活、包养殖服务、包底价回收,统一种羊、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三包六统一”模式,实现养羊项目好、循环利用好、利益联接模式好、政企合作方式好、保护地方种群好“五个好”发展目标,让基地养殖更有保障。 目前,已有多家大型餐馆向贵州省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下订单,订单量为3万只/年以上。在与5个山羊养殖基地均签订了保底回收协议的基础上,基地负责生产,公司负责销售赚取差价,公司的利润与合作社的产量直接挂钩,达到盈亏共担的目的。采用“桑草种植→山羊养殖→培养食用菌→蚯蚓养殖→家禽养殖→有机肥生产”的循环模式,带动户贫困户、5个村集体经济、5个合作社脱贫增收。同时,该基地通过企业自主运营、“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能人+贫困户”多种合作模式并举发展,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和“政府+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代养模式,推进羊产业向纵深发展。
养羊基地整齐排列的圈舍
“养羊的这个循坏项目的循环链比较长,涉及到种养殖产业比较科学,种桑养羊、羊粪作为有机肥来种植菌棒,涉及种桑、菇类、种植肥料等多方面的创新程度很好,公司的利益链接模式很成功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观摩后,兴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登利对该项目如此给予肯定。
吉尔斯羊(水乡桑羊)
目前,该公司已经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在经济效益方面,该公司实行集中养殖项目模式,存栏种羊保持在1万只以上,年产种羊、商品羊达31只以上,实现年净利润万元以上。同时,以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代养只为一个饲养单元估算,每年可向公司代养两批,年出栏商品羊为只,项目年净利润可达9万元,带动村级合作社及养殖能人自行发展养羊只以上,预计增加收入万元,为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持续巩固贫困户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外,此项目还带动农户发展草料种植,预计可带动1户农户发展饲草种植30亩,实现户均增收4元;目前已带动草料种植亩,其中企业种植示范基地1亩,覆盖多户农户发展羊草料种植1亩,扣除成本后亩净收入0元以上。最后,该项目带动合作社或农户自行发展,让村级合作社成员、农户(贫困户)通过到项目养殖基地务工、学技术,可带动20个合作社,户农户自行发展养殖,实现增收万元;目前有5个村级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只以上。每个合作社保底分红贫困户17户,户均收入0元,解决常年就业15人,人均年收入3.6万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该公司项目通过政府帮扶、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参与、龙头企业实施、年底分红的模式开展,项目区域群众满意度很高。同时,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黔南州乃至全省精准产业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新亮点。另外,项目每年可为贫困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余个;村集体(合作社)可安排近人就近就业;饲养基地每年需要就近就地消纳花生秆、包谷秆、黄豆秆、红薯藤等农作物秸秆余吨,带动每户增收4元以上。在生态效益方面,该公司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新增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能力0余吨,秸杆综合利用能力余吨,使示范村的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处理利用率达90%以上,可实现还田利用,可替代化肥使用约吨。 年初,三都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落户中和镇以后,已经投资建成标准化生态养羊场,积极探索“1+7”飞地经济、入股分红、就业增收、带动发展等多种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钺洁高荣华何广
编辑游正兰吴传娟
编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88.html